并且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全家四十多口人為過捐軀,這個是《新唐書》中所記載的。
除此之外仆固懷恩還大義滅親,親手斬殺了向叛賊投降的兒子仆固玢。
為了大唐,他還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和親,可以說仆固懷恩前期對大唐的確是忠心。
但為何如此忠臣,最終會背叛大唐,并最終和大唐刀劍相戈呢?】
唐睿宗,唐殿
“這是為何?!”唐睿宗李旦聽到又一忠臣背叛大唐,心口似乎被什么堵住了一般難受。
后世大唐為何會失人心到如此地步。
“皇帝認為為何。”武則天問李旦。
“來瑱之死,狐死兔悲。”李旦回答道,“朝堂無能,聽信佞臣。”
“好一個狐死兔悲。”武則天笑了笑,“說到底只是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利罷了。”
武則天的政治覺悟比李旦要高了很多,她看問題向來是從朝堂的角度出發,來瑱之死不過是朝堂削藩的信號。
只能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削藩。
【乾元二年(759年),唐肅宗李亨因為以仆固懷恩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有功,因此封他為大寧郡王,領朔方節度使。
從這能夠看出朝堂對仆固懷恩的恩寵,但為何仆固懷恩還造反了呢?
接下來咱們看看朝堂除了殺害來瑱外還做什么,以至于讓他們君臣離心。】
【安史之亂平定后,
河北的那些叛將開始投唐。
例如,恒陽節度使張忠志、節度使薛嵩接連向朝堂投降,唐代宗李豫派出李抱玉等人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并且還接受了他們手下的軍隊,
奪走了他們的兵權。
但是根據《資治通鑒》記載,
仆固懷恩親自求情的,
讓薛嵩等人留在原地當官,
明面是為了安撫他們,但實際上的確賣了人情。】
宋
趙匡美只要一聽到資治通鑒就會不由的皺起眉頭,
不知后世會不會把資治通鑒當做史書來讀,真的帶有太多的個人偏見。
記錄歷史就該像神跡這般,不帶有什么個人偏見,由著后人自己想。
“三叔,雖然資治通鑒帶有個人思想,
但他的推論也不是完全沒道理。”趙德芳道,
就這個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