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進退的皇后武則天是最好的選擇。
公子扶蘇輕嘆一口氣,作為一國之君當真是太難了。
聽完整個大明朝歷史,
算是打開了公子扶蘇對王朝權利制衡的認知。
以前的公子扶蘇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理想中的王朝是以“仁”治國,
朝堂上下齊心協力,如今他徹徹底底想明白了,若王朝想要延續,就必須各方權利制衡,并且皇權必須至上。
一旦皇權被架空,便是王朝的滅國之際。
宋
做為后世的趙匡美對太子李弘的死倒不驚訝,他只是很好奇,太子李弘到底是不是皇后武則天害死的。
趙匡美的心聲以彈幕的形式發到天幕上。
他只是單純的好奇而已,希望得到神跡的解答。
武周
看到天幕中的紅字,武則天拂袖站起,表情仍舊是云淡風輕。
這些年什么大風大浪武則天沒有經歷過,她還不至于因為一句疑問而失態。
此時的武則天以旁觀者的角度等待神跡之說,她既有能力成為一國之君,就有氣度能受的住詆毀。
【歷史上的確有這么一種說法,既然說到這,咱們就順便嘮嘮皇后武則天“殺子害女”那些事。】
蜀
阿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殺子害女!天下間怎會有如此蛇蝎心腸之人!”
阿斗大為震驚,俗話說得好的,虎毒還不食子,唐朝皇后竟然如此狠心,連自己的親生兒女都不放過!!
“少主,不能只聽一面之詞。”諸葛亮道,“三人成虎,少主可是忘了。”
諸葛亮一直教導阿斗,做事說話要三思,多聽多對比方能得真知。
【首先是安定公主之死,安定公主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第一個孩子。
對于安定公主之死,《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記載的內容很相似。
兩本史書所記,當時還是昭儀的武則天,親手把自己的女兒給悶死了,并且嫁禍給了王皇后,借自己的女兒的命來扳倒王皇后。
而在另一本史書《唐要會》則記載的是,武則天以皇女之死陷害王皇后,然后唐高宗李治萌生了廢后的念頭。】
【路人甲】:這本《唐要會》也是北宋時期所著,還有《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是。
【路人甲】:北宋那些文人和明朝那些文人差不多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