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
比如公司的項目經理給董事長提方案走流程,但是董事長就是不簽字,最后方案因為流程問題無法執行而無限擱置。
萬歷對于官員們的奏疏基本不予回復、或留中不發,為什么說基本呢?因為有些上疏萬歷還是會回應的。
比如內閣上疏請求補充官員的,萬歷就是找各種理由否決?!?/p>
“對,干的好!”朱高煦拍手稱快,他覺得朱高煦這個辦法相當不錯,算是從根本上瓦解了文官集團,不讓他們當官就沒有集團!
朱高熾再次嘆氣,相當無奈的嘆氣,雖然已經習慣了自家二弟沒腦子……但……聽了這么久的神跡怎么就一點長進沒有?
朱高熾擔心他二弟這個智商,當真能下西洋?
會不會影響兩國之間的貿易??
朱高熾想勸勸他爹,想讓朱棣換個人,他三弟下西洋都比朱高煦靠譜的多。
實際上朱棣心中另有打算,他自然知道他這個二兒子是什么德行。
雖然朱高煦沒什么政治頭腦,但是帶兵打仗卻相當有天賦,不亞于朱棣本人。
不光是陸軍,在指揮水軍上朱高煦也頗有天賦,朱棣正是看中了朱高煦這一天賦。
有如此軍事頭腦,不出去開疆擴土可惜了,至于功高蓋主這個問題,就算朱高煦生出別的心思,他開拓的是海外國土,中原的兵力全在朱高熾手上。
且朱棣有信心,就朱高煦那兩把刷子根本斗不過滿肚子心眼的朱高熾。
【接下來,咱隨便打來《明史》看一下萬歷帝消極怠工的記錄。
萬歷二十九年,法司也就是明朝的司法機關,都察院、刑部還有大理寺,三法司請熱審,不報。
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熱審是什么意思,熱審是明太宗朱棣創立的,就體現仁政治國的手段之一。
所謂熱審是在每年小滿過后,天氣馬上要炎熱之前抓緊處理牢中關押的牢犯。
除了重罪犯,例如死罪、斗毆傷人等不可減免罪行,其他罪犯可罪減一等,對于還沒定罪的,可以先保釋,等著立秋涼爽后再依法處置。
如此大大降低了罪犯死在大牢里的概率,早知道古代夏天的大牢,是最容易傳播疾病的地方?!?/p>
只要聽到有關后朝政治制度的內容,秦始皇嬴政就會特別仔細的記下來。
嬴政覺得明朝這個“熱審”制度不錯,可以借鑒一下。
【萬歷三十年,明三法司請熱審,萬歷帝不理不批。
萬歷三十一年,吏部上疏請求增加官員,萬歷帝不理不批。
萬歷三十二年,內閣上疏請求增加官員,萬歷帝不理不批。
萬歷三十四年,大學士請求補充六部官員,萬歷帝不理不批。
萬歷三十五年,明三法司請求熱審,萬歷帝不理不批。
………
萬歷四十五年,明三法司請求熱審,萬歷帝不理不批?!?/p>
“這禍害當政這么多年?!”朱佑樘再次震驚,當他聽到還有萬歷四十五年。
“果真是禍害遺千年!”朱佑樘真想說一句老天你不長眼啊,但話到嘴邊他又咽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