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任何情況下,都會有希望的。”
“嗯?”
這時,一陣清脆的歌聲傳來,幾個孩子牽著一個盲眼的老奶奶走來。
老奶奶手里拄著拐杖,另一只手被孩子們牽著。
“這是王奶奶,地震時三個兒子都沒救出來,她自己的眼睛是為救孫子受傷的。”
顧硯指了指老奶奶身邊那最瘦小的孩子,“那就是他孫子,其余孩子都是自發來的,現在每天都輪流帶她散步,給她唱歌,希望奶奶振作起來。”
林安安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明明他自己也很難過吧……
她忽然明白所謂的軍民一心,從來不是口號,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是戰士用身體堵管涌時的決絕,是百姓把最后一口糧送給更需要的人時的坦然,更是受傷眾人互幫互助的善意。
“硯哥,我們去那邊看看。”
“嗯。”
“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你們在忙的時候……我沒什么事,就隨便逛逛。”
聽他這么說,林安安倒是真有些詫異。
合著顧硯真只是來給自己看病的?
如果他是代表西北軍區總醫院來的,不可能那么閑。
顧硯看著遠處正在加固堤壩的戰士們,看著廢墟上飄揚的紅旗,認真地說:“安安,把想寫的都好好寫下來吧。”
“當然,我肯定會好好寫的。”
風從廢墟上吹過,帶著清水的濕氣和泥土的味道。
陽光下,戰士們忙碌的身影、孩子們的歌聲、老奶奶失色的雙眼,與遠處正在施工的重建工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悲壯卻充滿希望的畫面。
林安安握緊了筆記本,覺得每一頁紙都沉甸甸的,那上面不僅記錄著苦難,更記錄著在苦難中閃閃發光的人性光輝。
而她知道,這些光芒,終將匯聚成照亮未來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