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聲音很輕,卻像針一樣扎進林安安心里。
“這里的人很團結,他們都自發把最后一口吃的留給更需要的人。”
林安安輕嗯了一聲,眸底帶著不忍。
“聽說前天有個老漢,把政府發的救濟糧全送來了‘媽媽帳篷’,自己去挖野菜吃,結果食物中毒,現在還在醫療點躺著。”
兩人沉默著往前走,路過一處廢墟時,看見一個戴紅領巾的小姑娘跪在地上,用小鏟子仔細清理著瓦礫,她面前擺著個小土堆,上面插著幾根樹枝,像是座簡易的墓碑。
“小朋友,你在做什么?”林安安輕聲問。
小姑娘抬起頭,臉上滿是灰塵,“這是我家的小狗,地震時被壓在下面了。”她指了指土堆旁的一塊破布,“這是它的窩。”說完,又低下頭繼續鏟土,小臉上寫滿了認真。
顧硯蹲下身,幫她把歪了的樹枝扶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胡小花,我爸爸是消防員,他說做事要善始善終。”
小姑娘的聲音很輕,卻帶著與年齡不符的堅定。
林安安看著她小小的身影,忽然想起老警衛員說的“責任”——這或許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傳承,哪怕身處廢墟,也不忘對生命的尊重。
“硯哥,你看那邊。”
林安安指向一個空曠處,一群戰士正圍著個老人說著什么。
老人坐在斷壁上,手里拿著個搪瓷缸子,缸子上刻著“1950”的字樣。
顧硯眸底帶上一絲溫度,聲音也更輕柔了兩分,“那位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家閑不住,就趁早飯的時候來給戰士們講戰場故事。”
“是為了給大家打氣?”
“嗯。”
兩人走近時,正聽見老人說:“……上甘嶺戰役時,我們七天沒喝到水,就舔石頭上的露水。現在唐市有水喝,有飯吃,這就有希望!”
戰士們聽得眼眶發紅,一個年輕士兵忽然站起來:“大爺,等唐市建好了,我帶您去看水電站!”
老人哈哈大笑,拍著大腿,“那感情好啊!”
林安安拿出筆記本,飛快地記錄著。
顧硯站在一旁,只靜靜看著她專注的側臉。
“安安,任何情況下,都會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