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尹拉古克三呼圖克圖來見皇帝妹夫,就直接送上了一萬匹馬和二十二萬兩銀子。
朱以海早就接到下面的報告,禮單上的這些東西,甚至已經由皇家接收了。
另外還有一些銀器、馬鞍、千里馬之類的珍稀禮物。
“臣請求在青海北建立一座新的黃教大寺,青海達賚汗與諸臺吉,愿意劃出二十萬畝地建寺,及寺院使用,請陛下批準。”
車臣來到青海駐錫,但現在還暫住東科寺。
朱以海很支持建一所大寺,草原蒙古人崇佛建寺供養僧侶,花費可是非常巨大的,這會耗費蒙古貴族們的財力,甚至大寺建成,會有成千上萬的僧侶,到時也會讓許多蒙古青壯出家為僧,這是削弱青海汗國的實力,大明當然支持,反正又不建在大明境內。
“這是應該的,朕也要表示大力支持,由皇家內府拔銀五萬兩,其中兩萬兩用于塑造佛像,兩萬兩用于修建大寺的金頂,另外向青海誦經、學經者賞賜布施一萬兩!”
車臣剛送來二十二萬兩銀子,皇帝轉手再賞賜五萬兩,也是慨他人之康。
“再賜黃金三千兩,以用做佛像鍍金、佛寺金頂等。”
“賞賜綢緞三千匹······”
青海汗贈給尹拉古克三呼圖克圖的二十萬畝青海北岸之地,朱以海也補了一道敕旨,將之劃為大寺的屬地,連同那塊地上的牧民也都成為大寺的屬民。
“陛下再給大寺賜個名字吧!”阿奴在一邊道。
“好。”
阿奴立即磨墨,朱以海提筆在紙上寫下三個大字,“嘉善寺!”
一個占有土地二十萬畝,將擁有三千名僧侶的青海第一大黃寺即將建立,尹拉古克三呼圖克圖還請求皇帝允許他們派人去漢地雇傭工匠、采購材料,訂制鍍金銅佛像等數千尊·······
對這些要求,朱以海統統大方的同意了,反正又不用由皇帝和朝廷掏腰包幫他們建,也不是免費征召役使工匠,都是市場招募雇傭采購,這么大一個寺,很大一個工程,造價很高,利潤也很豐。
反正大明皇帝不做虧本生意。
朱以海在漢地嚴格管理佛道及西洋教等,但對蕃地,卻完全是另一副態度,他非常支持土著們的傳統,也十分支持他們的禮敬,不管如何夸張都依然是完全支持。
一座新寺,要耗費十幾萬甚至更多的銀子,青海汗直接要獻出二十萬畝地,王公臺吉們還要給捐獻上千戶屬民,各地的牧民們,要送幾千子弟去出家學經禮佛。
這些種種,皇帝都非常支持。
他甚至還希望能夠多修些這樣的大寺。
為了鼓勵他們,朱以海對東科呼圖克圖四世等八位小呼圖克圖也各特賜三千兩銀子,還賜他們一些糧食布匹等。
“除了東科呼圖克圖現駐東科寺還不錯,其余七位上師現在所駐的都是些小寺,還顯破敗老舊,與你們呼圖克圖的身份不符,難以彰顯傳播格魯派······現在正好要修嘉善寺,不如幾位上師也一起選個好地方,新修一座駐扎寺院如何,內地工匠多,直接出錢去內地招募雇傭,修起來也快。
訂制鍍金銅佛像等,還能跟嘉善寺一起訂制·······”
皇帝很熱情甚至顯得有幾分‘虔誠’的跟那幾位呼圖克圖們推銷起大明建筑工匠、鑄造工匠們的技術和高效,勸說他們也一起修寺,這樣還能更有效率更節約成本。
至于修寺的本錢,他們駐扎地的王公臺吉們捐獻啊,還有牧民們一起捐獻啊,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修一座寺而已。
皇帝決口不說由大明出錢敕建修造的事,這就是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