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宋朝因唐朝曾追封孔子文宣王,孔子后裔封文宣公,將其先祖謚號加在孔子后裔身上,不合適,所以改封衍圣公。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孔子成圣,地位越來越高,歷朝也愿意尊這位儒家先師,所以就給了他后人極高地位,從西漢初到眼下明末,歷經(jīng)一千八百余年,世代尊享,比大明的宗藩那強多了。
北宋后期,女真南下,孔家其實也有人隨高宗南遷,衢州立南宗,于是南北兩宗并立,后來金元宋三朝并起,各立了一個衍圣公。
在元朝,孔氏內(nèi)斗,元憲宗免去了當代衍圣公爵位,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封衍圣公,直到滅南宋后,宋所封衍圣公讓位曲阜宗子,但直到元成宗時才再下詔封新衍圣公,結(jié)束一百多年的雙宗并立局面。
明代時衍圣公地位很高,列內(nèi)閣大臣之上。
不過清軍南下,孔家倒是比誰都積極的降清。
朱以海對孔家這個親戚,其實很不屑,萬分鄙夷,兗州的魯藩跟曲阜的孔家離的近,所以兩家世代聯(lián)姻,是很近的親戚。
但孔家卻沒念半點大明的恩情,韃子一來,衍圣公孔衍植立馬就上勸進表。韃子不滿意,讓孔家?guī)ь^剃發(fā),于是孔衍植馬上又上了一道上剃頭表,告訴順治,說我一接到圣諭,馬上就召集了曲阜世職知縣孔胤淳,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孔胤玨顏紹緒、曾聞達、仲子陛,署四氏學教授王世祿、學錄孔聞然、尼山書院學錄孔興榮、洙泗書院學錄孔尚澄等,并督令屬官,甚至是廟戶、佃戶等一并剃頭,甚至還請山東按撫來觀禮,并讓畫師畫像上呈。
朱以海根本不想認這種親戚。
比錢謙益頭皮癢還過份,人家還知道找個理由,他們那是又上勸進表,又上剃發(fā)表,帶頭剃發(fā),還連家里的佃戶都不放過,還有臉找人畫像。
不過這也是孔家傳統(tǒng)了。
宋金元三朝并立,結(jié)果就有三個衍圣公。
誰坐天下,他們立馬降誰。
有句話說的好嘛,世修降表,那是非常生動準確了。
甚至大清亡了后,他們也還是這樣干的,八國聯(lián)軍打進來,孔令貽把大英帝國愛德華七世國王畫像,從莊士敦請來,敲鑼打鼓迎進孔府,然后供奉。
日本和德國在山東開戰(zhàn),孔令貽又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畫像也敲鑼打鼓迎進孔府供奉。
后來日本人打進來了,老蔣催孔德成去重慶,結(jié)果他卻遲遲不動身,卻在曲阜忙著給日本的土肥原賢二寫詩,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這他娘的。
后來老蔣派了個師長帶兵過去,才把他轉(zhuǎn)移去了重慶,否則又得敲鑼打鼓再把天皇畫像迎進孔家了。
孔家這一千多年,最擅長的就是寫勸進表。
不僅給韃子寫過,還給李自成也寫過呢。
朱以海打下登萊后,有個在登州的孔家人降了朱以海,他還給他授了個三品分巡,結(jié)果這家伙卻連賑災糧都敢貪污,惹的朱以海大怒,直接把人砍了,更添了對孔家的惡心。
現(xiàn)在大明恢復山東,就剩下一個兗州城了,曲阜也被明收復。
孔家還有臉來請求朝廷再給他家封衍圣公,還要朝廷給他們把地賜還。
“孔家有多少地?”
“孔家在山東有許多地,另外在南直、北直、河南、山東等都有地,僅在山東一省就有地一千六百多頃,其它等地加起來共有一百多萬畝。”
朱以海聽了這數(shù)字不由的嘆氣。
“歷代王朝帝王封贈孔氏祭祀田三千六百余頃,但還有更多的地是以辦學和祭祀孔丘為名,假借地方官吏霸占,更有乘農(nóng)民災荒破產(chǎn)之希,強買巧騙,變相掠奪和兼并,更有直接圈占,無理鯨吞,孔府歷史上有數(shù)次大規(guī)模無理圈地,比如他們借清查祀田為名,硬說蘇北銅山、沛縣兩地,有元代欽拔的祀田九十頃,直接派屯官率眾千人,蜂擁沛境,私立屯莊二十五處,平地修房舍數(shù)百間,遍插圣公府旗幟,滅沒村莊百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