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有一點,山東王府的藩田,大多是五百四十步一畝的大畝,而不是二百四十步一畝的標準畝。
韃子下令將明藩莊田革去宗室名目,與民田一體納糧當差,將原屬于他們的地,編入所在州縣,稱更名田。
陜西更名田兩萬五千八百九十三頃,河南更名田五萬多頃,山東的也有幾萬頃。
僅是濟南的德王府就有莊田六千五百頃,還有脂粉地、鴨鵝廠等地六七千頃,還沒算上他們屢屢奏討的三湖湖地等大量土地。
阮大鋮詢問,“是否需要劃一些王莊田等入皇莊?”
朱以海想了想,卻是搖頭。
“原魯藩的地,可以都劃為皇莊?!比畲箐吿嶙h,魯藩的地,本來就是朱以海的,現在朱以海是皇帝,魯藩也國除,這地自然是屬于皇家的。
魯藩的地其實還是很多的,雖然沒德藩那么多,但也差不了多少,賞賜田地外,又以脂粉地、鴨鵝廠、空地、閑地、退灘地、荒地等各種名目向朝廷奏討、乞賜。
比如汶上縣靠近兗州,就有一大半的地都歸屬魯王府,魯藩在鄆城還擁有四百多頃地,在南四湖、東平湖等地,還擁有大量湖田。
若是都按二百四十步一畝算,魯藩的地一萬頃只多不少。
雖然這一萬頃,并不全是良田好地,但確實是占了這么多田地。朱以海之前在浙東、江南等地也將一些漢奸地沒為王莊,后來又發賣了一些。
明朝皇帝們的莊田也很多,有的一次就設莊田三萬多頃的。
所以阮大鋮建議皇帝把魯藩的王莊都劃做皇莊宮田。
“這樣,原魯藩所有萬余頃地中,拿出十分之一來,朕看就取一千八百頃地吧,以十八頃地為一莊,山東的大縣大鎮設一莊,山東縣近百個,剛好。用魯藩的地,調劑一下,皇莊的十八頃地集中一起,建個莊子,方便經營?!?/p>
朱以海一番考慮后,最后決定在山東保留皇莊一千八百頃,十八萬畝地,是魯藩田地十之一,不過皇莊的田肯定會是上田。另外朱以海沒打算如原來那樣,把地都集中在一塊。
他打算每個縣置個皇莊,這樣既分散不用對當地百姓擠占沖擊厲害,另一方面,這些皇莊也還能是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起到監視地方,觀察民間的一些作用。
剩下的魯王府田地,就跟德藩、衡藩的地一樣,都入官。
一部份優惠賣給明軍官兵,官吏,還有則是保留一些做為公租田,出租給地方官吏、驛卒、衙役、團練、教官等,算是給他們的福利補貼,剩下的出售給地方百姓,優先賣給無地農民。
豪強地主要搞限購,就是擁田限額,不同的品級爵位散官勛官等,可以擁有不同額度的田,這個田額可能還要細分為在每個府縣,各有多少額,不能在一地超過太多。
而普通農民,按丁限額,一人十畝耕地。
御營士兵可以起碼擁三十畝地。
沒有足夠的功名、官職、爵位等,想擁有更多的田地,有錢也不行。
“要做就要一次做到位,這次清理整頓田地,一定得深入到底,要把所有田清理出來,然后重新造冊,換契。以后只認新契,必須搞清地權。不僅要把地都清出來,還得分清是耕地、草地、林地,也得分清是上田、中田、下田。
要立兩本賬冊,一本是原始的數據,另一本則是按朝廷規矩,把所有田地都折成標準的稅畝,上下田、大小畝、耕田林地折算成標準稅畝,以后按此征收田賦,并攤入地叮”
現在山東的田地,很混亂,要么是地權歸屬不明,原主沒了的,逃離的,或是被圈占、侵占的,許多佃戶直接強占,又不繳賦交租。又或者地佃逃地荒,地主捏著地契,地卻無人種。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臣要特別稟報?!毖矒狳S宗羲上奏,“曲阜孔家請求朝廷能夠讓他們恢復衍圣公爵位,并讓各地佃戶、豪強占種之地,以及原先清虜圈戰收奪之地,都發還給孔家?!?/p>
衍圣公為孔子嫡長子孫世襲封號,宋仁宗欽封。
不過給孔家冊封,卻是始于漢高祖十二年,距今一千八百年,封孔子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爵位,此后千年,封號屢經變化,到宋仁宗時,改封衍圣公,后來一度改為奉圣公,后又改回,一直沿襲至此。
孔子后襲封者,在漢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晉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齊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鄒國,唐初曰褒圣,開元中,始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又以其后為文宣公。
后來宋朝因唐朝曾追封孔子文宣王,孔子后裔封文宣公,將其先祖謚號加在孔子后裔身上,不合適,所以改封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