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內(nèi)容不算長,但后面簽署的名字卻長長一串,總理處、內(nèi)閣、司禮監(jiān)、六部、諫院、通政司
看著這張簽好的旨意,大家都出了口氣。
這廷議七事,第一件事取得開門紅,氣氛挺好,解決的也很好,甚至洪承疇偷偷打量皇帝,發(fā)現(xiàn)皇帝臉上很平靜,甚至嘴角還帶著一抹淺笑。
嗯,看來劉宗周站出來說了一大堆,皇帝并沒有不滿,甚至極可能皇帝早料好了劉宗周會說這些,所以開始的提議可能只不過是漫天要價。
畢竟,想要在房子上開一扇窗,最好是先提出把房子推了,否則碰上劉宗周這等擰人,最喜歡事事都要杠上一下。
反正有事沒事先杠一下。
現(xiàn)在劉宗周一番勸諫,皇帝調(diào)整旨意,接受了劉宗周的許多進諫,劉宗周也無話可說,甚至覺得很受重視,皇帝能夠納諫。
他又特意瞧了幾眼諫院的六位掌印都給事中。
這幾個雖然品級不高,不過四品,但因為是六科掌印,所以其實職權(quán)極重,那幾位二三品的司諫司言等,其實完全不如這六位掌印。
連洪承疇都得跟他們搞好關(guān)系,否則他們?nèi)羰遣宦犜挘@諫院院長也當(dāng)不穩(wěn)了。
好在剛才這件事情上,以華夏為首的幾位掌印,明顯還是很滿意的,他們雖然握有封駁之權(quán),還能參議國政,但今天廷議上,很中規(guī)中矩。
甚至剛才都沒有誰特別站出來發(fā)言。
洪承疇記得以前大明的那些給事中們,那個個都是桀驁不馴的,只要有機會,那都必須站出來展示一下存在的。
正因為有那幾十個給事中的存在,所以大明朝堂,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情況,就是議而不決。
不管怎么議,最后都難出結(jié)果,因為這些給事中們總會反駁,而且黨爭激烈,給事中也往往分成幾個黨派的,互相攻擊,越議就越難出結(jié)果。
但現(xiàn)在的諫院,從兩位院長,到六科掌印,再到現(xiàn)在的左右給事中,和各科給事中,卻并沒有這種明顯分裂的情況,雖然出身各異,有時也會有派系之爭,但因為許多諫院的給事中,以前都有過污點,如降過虜降過順或從過賊等等,所以他們在現(xiàn)在的朝堂上屬于異類。
就如錢謙益曾經(jīng)是東林領(lǐng)袖,但現(xiàn)在身為右諫議大夫,可不管是祁彪佳還是劉宗周或是黃道周、徐石麒等等這些東林出身的人,都根本不愿意再跟錢謙益靠近,也絕不會再接納他。
所以諫院的眾人也很清楚這些,甚至明白皇帝之所有授他們?yōu)橹G院言官,正是出自于此。
有句話使功不能使過嘛,他們這些人大多有污點,又身為諫院言官,注定只能成為孤臣了。
以往處處要秀存在感的六科言官,現(xiàn)在卻一個個坐在那里很平靜,剛剛議的可是涉及立國根本的軍隊、財政等,這么大的事,結(jié)果他們卻一個都沒有站出來說話。
這里面透露出的是天子的無上權(quán)威。
皇帝連都察院和諫院的這些科道言官,都弄的一個個言聽計從,僅從這方面來說,遠超崇禎百倍萬倍了。
而且他能看出,這不是畏懼皇帝,而是真心支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