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廟灣鎮,蛤蜊港。
一支百余人的馬隊奔馳而來,騎士們騎的都是口外大馬,一色的水銀綿甲,連戰馬都披著馬甲,氣勢彪悍。
自萬歷八年,
為除射陽湖水患,向東浚射陽河,引水經廟灣、蛤蜊港入海,有了射陽河的運輸,溝通大運河和沿海的運鹽河,蛤蜊港很快就變成熱鬧的富裕市鎮。
蛤蜊成堆,商賈云集。
在經歷了戰亂的蕭條后,如今也是因海運再成迅速的熱鬧起來。
蛤蜊港是個移民鎮,
每次大災時,總有許多災民前來,而這里繁忙的工商,也吸引了各地的人口前來,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一個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鎮。
“這又是哪支人馬?”
蛤蜊鎮在嘉靖年間,就曾經有過殲滅四千倭寇的輝煌戰績。
而明軍如今更是在此港屯兵駐守,港口還修了一座小棱堡,還有水師艦隊常駐。
這支彪悍的馬隊奔來,駐守的明軍卻并不慌,皆因現在整個鳳陽和淮安府,都已經為明軍所占領。
不管是從故黃河的上游徐州、邳州、宿遷,還是從淮河的上游壽州、鳳陽、泗州來,那都是明軍控制區。
能一路來到這海邊,必然是經過重重檢查的。
這支馬隊的到來,也沒有影響到蛤蜊港鎮上和港口的百姓商民們,
大家現在很安心,有日月旗飄揚,
大明天子御營駐守,
根本不慌。
最近的韃子都困在徐州城里,哪里敢來。
百姓們對于大明很擁護,特別是如今這個大明。
韃子短暫占領這里期間,帶來的只是無盡的動蕩,和無人性的殺戮和搶掠,甚至還曾下令遷海。
一隊巡騎奔出來,迎了上去。
馬隊中為首一將,是河南歸德總兵官許忠義,騎著心愛的墨麒麟,他這次帶了一百親兵自歸德來,是要經蛤蜊港前往東京奉天城拜見皇帝的,同時的還有王胖子。
他的心中很是激奮,一路快馬加鞭,就盼著能夠早點見到皇帝陛下。
自接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后,他就已經興奮萬分,這一路來晚上都睡不著覺。一路上都在想著見到了皇帝,該如何奏稟這段時間所做的事。
自黃河大決后,現在河南情況很亂。
一面是大災,無數百姓受災饑困,
還有隨著而來的疫情也很嚴重。李際遇在打洛陽,
許定國在圍開封,李化鯨在八百里東平水泊,嘯掠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