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嚴經略態度鮮明,堅決不會妥協。
誰敢叛亂,就干誰。
這邊招兵買馬,重建經標、督標、提標,那邊就奔赴各地平叛鎮壓,天天就是打啊。
反正嚴我公給北京的奏報那天天是好幾封,今天這里反了,明天那個反了,好在嚴公果決,馬國柱陳錦辰泰這幾個督撫也比較用心,大家合力下,各地叛亂也都是旋起旋滅。
江南綠營整頓的事情也是逐步推進著。
雖然這個過程里,新組建的標兵們也損失不小,傷亡挺大,尤其是軍械等損毀嚴重,急需補充,但原來不堪用的綠營,也在也算是徹底挑破膿包,除絕隱患。
鎮江副將馬得功這段時間沒少被打壓,但他比較能忍,畢竟他當年跟田雄一起擒了弘光降清,如今朝廷都把弘光送到南京,正在跟明國談判,要送他回去復位。
他馬得功已經沒有退路了啊,別的綠營能轉身去投明軍,他可回不去。
只能忍著。
上面要實兵實餉,他也只能老實的交出名冊,讓嚴經略來清點他的兵,清點他的器械,要他吐出一些吃的兵血,也沒辦法。
反正這幾個月左整右整,馬得功這個鎮江副將,整來整去,整成了提督操江陳錦手下十二營之一的鎮江營副將了,手下就一千人。
實打實一千人,原來他手下可是號稱五千人的。
甚至軍官都給塞進來不少,現在完全就是陳錦說了算。
可馬得功也得忍著。
本來是江南鎮江總兵,降成協鎮副將,再到現在成提督操江水師鎮江營副將,直接隸屬陳錦了,變成了水師將領,這地位可比以前低多了。
但他也得忍著。
江寧城中。
得知明軍開始從揚州渡江,嚴我公立即召集了三省總督馬國柱,操江提督兼安徽巡撫陳錦,漕運總督兼淮揚巡撫辰泰,新任江寧巡撫張大猷,左布政使劉應賓,八旗駐防左翼巴山等緊急商議。
“我建議集中兵力,半渡而擊!”陳錦的長江水師十二營也勉強整編出來了,在嚴經略的大力支持下,現在擁有整整一萬二千人馬,比嚴經略的經標加上馬國柱的督標加起來還多幾千。
嚴經略和馬總督各五千督標,都只實編了三營三千人,兩人加一起才是陳提督的一半。
何況還掏空積蓄為了建了三座木城浮營,幾十座炮臺等,鎮江也全面整頓加強了。
“明軍的鳥船雖然火炮多,但畢竟是江中之舟,而我在江中沙洲上筑有炮臺,有數十門火炮,這可是擊不沉的炮艦,何況還有攔江的滾江龍數條,只要我們聯合所有兵馬,放手一戰,就以這長江為戰場,有很大把握擊敗明軍。”
為了說明巴山等的駐防八旗參戰,他還拿出了明軍不肯議和這事來談,“那魯監國不是不愿意議和嗎,那咱們就打到他肯議和。不說徹底殲滅明軍,只要我們能占一點上風,那他以后就不敢再這么氣焰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