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沒來,就耕田種地,閑時訓練,敵人來了,就聚集出征。
若有任務,也調兵出戰(zhàn)。
高斗樞駐金州(安康),這里已經是漢中地界,朝廷曾在此設興安所,他這個漢中巡撫與一位總兵駐此,有六千人。
文安之與王光泰同駐谷城,這是襄陽北進鄖陽的第一道門戶,當年張獻忠就曾據谷城請降招安,后又在此殺官造反。
勛陽巡撫徐啟元與提督王光恩同駐鄖陽。
分巡兵備則駐山陽,這里緊鄰商洛、武關,是通往關中的一個門戶要道。
“荊州、武昌之戰(zhàn),真不需要我們派兵支援嗎?”徐啟元問。
文安之告訴他,“剛接到的好消息,監(jiān)國殿下已經揮兵拿下了杭州,圍城半月余后,杭州提督畏懼zisha,其余官將開城投降,兵不血刃拿下。”
“荊州那邊圍城已經快一個月了,九位總兵官領二十萬軍民圍城,日夜攻打,鄭四維已經扛不住了,武昌那邊自顧不暇,沒有兵馬可增援他,估計荊州馬上就能拿下。”
他笑著道,“興國侯李赤心將軍來信,說不用我們再辛苦南下了,等我們上千里南下,他們估計都已經打完撤退了。”
“荊州也不守嗎?”
“不守,這些天其實興國侯他們九鎮(zhèn)人馬,一邊圍荊州,一邊掃蕩荊州外圍呢,跟我們一樣也在遷移人口,搬運錢糧,等拿下荊州后,會拆掉荊州城,然后退往巴東三峽一帶的夷陵、歸州、興山、長陽,甚至是巫山、大寧等。”
襄陽奪而棄守,如今荊州也要棄守。
這不免讓人有些意外。
“最新情報,韃子這次動真格的了,正從北方甚至是遼東關外抽調滿蒙八旗精銳南下,分赴湖廣和江南戰(zhàn)場,監(jiān)國派人加急傳旨,讓我們務必小心,說我們不要跟他們硬拼,打完就走,退往偏險山區(qū),跟韃子們打。”
“依托地利,誘敵深入,層層阻擊,逐個擊破,不跟他們正面打。”
高斗樞是鄖陽堅守的攻城,用兵方面很有一套,“為何我們不拿下荊州后,集鄖陽、荊州的兩路人馬,順漢水、荊江而下,直趨武昌,聯(lián)合朱督師人馬把武昌破了,再沿江而下把九江、南昌、安慶一路打過去,最后一直打進南京城?”
“高撫院的設想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這次也只是打了韃子一個措手不及而已,是趁敵空虛,但現在韃子主力已經南下了,因此我們見好就收,接下來是要整合各路人馬,加緊訓練,補充更好裝備····”
“不說其它,就說我們鄖陽忠開鎮(zhèn),現在雖編了十三鎮(zhèn)四萬多人馬,但實際上擴充了十倍,許多兵都是剛招的,手里只有一根打狗棍,既缺軍官,更無訓練,連基本的旗幟號令都還不懂,如何打仗?”
“所以我們得先拉到各地駐防,一邊屯田一邊訓練,還要加緊打造軍械,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兵轉變成可戰(zhàn)之兵,否則現在拉到荊州,拉到武昌去,被清軍一打可能就潰。”
徐啟元擔憂的問,“韃子如今主力南下,我們主動棄守襄陽荊州等堅城重鎮(zhèn),可他們占據后繼續(xù)進攻我們呢,我們又如何防?”
“監(jiān)國旨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鄖陽的這些山區(qū),可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想走就能走的,行軍、補給,都會非常困難,我們到時便有機會消耗、擊退甚至殲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