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風把文公刮到鄖陽了?”
文安之此時一身短衣打扮,跟個下鄉收租的地主賬房似的,他笑著從懷里掏出一道旨意。
“朝廷征召,就來跑個腿。”
一員大胡子將領問,“哪個朝廷,南京不是已經亡了么,莫不文先生是奉了北朝之命前來?先前吳三桂在襄陽時,就派人來傳旨,我們還差點以為吳三桂還是大明臣子,差點上當。”
文安之也不惱,“這位是?”
大胡子直接答道,“王光恩!”
“原來是花關索,久仰。”
花關索王光恩,也是流賊起家,還是跟八大王張獻忠那一批起義的,在流賊中資歷老名氣也不小,勢大時還曾自號小秦王,只不過到崇禎末期時,各地農民軍唯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股勢力最大,其它的要么被吞并,要么就接受招安了。
花關索就是被高斗樞招安的,初授游擊,因作戰勇猛,守鄖陽有功,所以一路到了鄖陽總兵。
“我文安之絕無可能降清,此次乃是奉大明正統,浙江東京紹天府的魯監國之旨。”
“魯監國?”
“諸位被困鄖陽許久,還不清楚外面情況,自南都亡,魯王舉義臺州,監國紹興,提兵北伐三吳,如今局勢大好。
委朱大典為陜甘等七省督師,總督長江上游軍務,招安了順營高一功李過等,整編為忠貞營,又招安整編了馬進忠等部為忠武營,此外重慶石柱秦良玉部為忠勇營·····
告訴各位一個好消息,李過率兵剛打下夷陵州,而高一功打下了荊門州,袁宗曠則為七省監軍·····”
聽聞這些好消息,高斗樞等都滿臉喜色,
“速召全城軍民,一起恭迎魯監國圣旨!”
李赤心收復夷陵后,文安之在鄉下被請出山,這次前來傳旨,也是因為高徐二人相識有舊,這時隨便派個人來,估計這邊不信,若是李過派人來,這邊更不會信。
“朱督師表奏朝廷,監國敕旨,仍以徐啟元為鄖陽撫治,節制鄖陽荊州襄陽等五道八府九州之地,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兼理糧餉提督軍務。
高斗樞為漢中巡撫,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加提督糧餉節制軍務。”
“鄖陽諸營,賜軍號忠開,王光恩授鄖陽提督,王光泰為鄖陽總兵,劉調元為襄陽鎮總兵,苗時化、楊明起、廷聘、余啟凡四將各授副總兵,分防協鎮。”
“馬上會有一批錢糧由興國侯李赤心派兵送來,賞銀二十萬兩,另糧草若干,還要請你們接應一下。”
“我接下來也會留在鄖陽。”
朝廷授文安之為鄖陽都監軍,總監鄖陽五道八府九州官義兵馬。
大明的鄖陽比較特殊,他跟偏沅、南贛一樣,不是省卻設巡撫,而且是跨省管轄的。
鄖陽巡撫其實正式名稱是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駐鄖陽府鄖縣,掌管鄂、豫、川、陜毗鄰地區的五道八府九州軍民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