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麒已經被監國的這份氣魄完全震住了,這真沒把老朱家幾十萬皇族當自己人啊。
朱以海也是非常不客氣的道,“若是能把養幾十萬宗室的錢糧,拿來供養幾十萬將士,這中興恢復大業何愁?”
“所以改革宗藩制度,也是迫在眉睫了。”
“孤鼓勵和歡迎宗室子弟出來做事,各憑能力,讀書識字的可以做書吏甚至為官,勇武驍健的可以從軍入伍帶兵打仗,若是愿意出去經商創業的,也是鼓勵的。當然,如果有宗室孤寡貧困艱難的,孤自然也不會不管,會讓內府負責救濟幫助。”
“但是想坐著享受,那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大明若亡了,也就沒有皇族朱家了!”
徐石麒點頭贊同,“殿下好大氣魄,臣愿意來做這個先鋒,請讓臣上奏提議此事。”
朱以海知道他這是為自己考慮,畢竟臣子沖鋒,總比監國親自下場更易操作,也有回轉余地。
“這事老大人可以找鄧王一起商議,若是鄧王愿意一起上書倡議,則更好。”
鄧王朱聿鍵在宗室中比較有威望,且輩份較高,現在又是朱以海任命的宗人府宗令,本就負責皇族事務。
“回頭我再召巨野王和鄒平王等議此事。”
巨野王和鄒平王都是魯藩支系,現任的兩位郡王還都是朱以海任監國以后授封襲爵的,所以跟朱以海關系較親近,一來本就是同支,魯王是大宗家長。二來他們逃亡江南,爵位都還是朱以海下旨讓他們承襲的。
朱以海若改革宗藩制度,不管是收王莊田還是征王莊田皇糧,其實跟他們都沒多大關系了,他們的封地和莊田,都在山東,早就淪陷于清軍之手。就算削祿降爵,他們現在流亡江南,全靠朱以海才落了腳安穩,又有什么資格反對呢。
若是能夠好好配合朱以海改革宗藩制度,說不定還能重新得個封地,再劃拔些莊田給他們呢。
徐石麒也明白朱以海的意思,若是從魯藩先開始削祿征糧,那其它諸藩反對聲也會小些。
“國家之事,其實就是錢糧之事,錢糧辦好了,才能供軍養吏,才能天下安寧。尤其是如今,處處都離不開錢糧,沒有錢糧,軍隊整編、訓練無從談起,不能整頓軍隊,就無法抗擊韃虜!”
崇禎亡國,就是亡于財政崩潰。
不管是小冰河導致的一系列災荒,還是關外女真和關內流賊用兵不斷導致軍費大增,總之就是一句話,錢的問題,讓本已經腐朽不堪的大明徹底的崩潰了。
解決不了錢糧問題,崇禎再怎么折騰,也救不了大明。
同樣的,就算朱以海知曉未來,但如果他不能改善財政,他也走不遠,士兵不可能一直餓著肚子為你作戰,皇帝都不差餓兵,沒錢不僅沒餉,更變不出鎧甲刀槍和大炮戰艦,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拿天靈蓋去拼韃子的骨朵,那是不可能拼的過的。
清軍都知道大力發展火炮,打造出了專門的火炮部隊,明軍總不能指望削幾根木頭就能打贏他們吧。
“錢糧錢糧,無外乎開源和節流,多管齊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