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你我二人聯手,滅了荊本徹奪了崇明城?”
黃五常捻著胡須,“事成之后呢?”
“事成之后,崇明縣城歸你,四會營的船和港口歸我,如何?”顧容提議。
兩人都沒提降清的事,一個土豪一個海賊,都不急著降清,崇明地理特殊,他們更迫切的想先奪下崇明的控制權。
“城北的高進忠如何解決?”
高進忠是島上流民的代表,這些流民好多是從黃淮甚至是直隸山東南下的,甚至有遼東的流民,他們跟島上的本地百姓是兩股勢力。
他們沒田沒地,來到島上后也只能曬鹽打漁等,但不免又搶奪了一些本地豪強的利益,所以雙方一直都是水火不容。
這高進忠也是出身兩淮難民,在島上憑借著魁梧高大以及兇狠敢打,所以成了流民的頭,在這里,他把島上五千流民組織起來,自稱團練總兵官,干起曬鹽打漁甚至zousi等買賣維持生活。
義陽王來后,也加以籠絡仍授他總兵之職,仍統舊部。
他擁有大小六七十條船,一千多兵丁,六七百船員,家眷兩千來人,總共確實有近五千,不過其實所謂兵丁也只是難民中的青壯而已。
可因為這些兩淮難民們都很團結兇惡,連地頭蛇的黃五常都壓不住,只能劃出一塊地盤給他們,雙方互不相犯。
但其實他還是很想把這些外來者趕走的,顧容雖也是外來者,但黃五常與顧容更多的是合作關系,顧容做海賊劫掠來的商貨等,基本上也是找黃五常贓,同時他也經常從黃五常這里補給。
雙方合作時間久,關系還不錯,比起純粹外來的高進忠這伙人,兩人都不喜歡,因為高進忠他們什么都干,既搶黃五常他們的利益,有時也搶顧容他們的買賣,完全不講江湖規矩。
“高進忠可以先不管他,我們先解決荊本徹,到時高進忠還敢炸刺不成?”
兩人擊掌為盟。
他們的行動非常迅速,雖然荊本徹控制著縣城,且有兵馬三千,但崇明島在明末時稱為賊穴都不為過,這里最厲害的時候曾是海賊們的大本營。
無數江淮難民登島后,也大多從事zousi、海盜等活動,鼎盛時城北有幾百條船,上萬人,后來雖被圍剿,連顧容都受了招安,但崇明的特殊性,使的這里很獨特。
顧容二人很輕易的就利用城中的內應,半夜打開了城門。
喊殺四起。
荊本徹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想要召集人馬,都已經來不及,眼看顧黃二人部下不斷沖入城中,荊本徹只好棄城不顧,接上義陽王朱朝墠便倉惶出逃。
幸好水門還控制在手,最后只駕了十八條船千余人逃出崇明。
顧容和黃五常成功的拿下了崇明縣城,事后二人按約定,黃五常進占縣城,而顧容把荊本徹來不及帶走的船都占為已有,二人還把荊本徹四會營的余部,一起瓜分。
城北的高進忠知曉消息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想參與都沒機會,只能痛拍大腿。
荊本徹帶著朱朝墠在海上飄泊,不知道該去何處,想去太倉州,結果聽說張士儀殺了張鵬翼降了張國柱,驚慌下趕緊調轉船頭前往通州(南通),此時東閣大學士、江北督師田仰正在江北,控制著占據的通州、海門、如皋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