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我公欣然應允。
李遇春看的十分放心。
“要擒賊擒王,這事還得請滿州大人們出動才行,走,一起去拜見幾什哈。”
幾什哈正摟著一個可憐的婦人在喝酒,對于前來打擾的李遇春沒什么好臉色,覺得這家伙就是個草包,跟著出趟差事,結(jié)果現(xiàn)在還落入包圍之中。
雖然幾什哈并不怎么太在意,可困在這祝家莊,沒了源源不斷的新鮮玩物,就有些不爽。
李遇春上前先給幾什哈倒了杯酒賠罪,然后把嚴我公提出的計劃說出,“偽賊十分猖狂,還請大人率領滿族大兵乘夜突襲,將那朱武擒下!”
幾什哈眼一翻,“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李遇春愣住,“此事非將軍莫屬也,也只有將軍和您麾下的五百滿州大兵,才能出奇不意的奔襲擒下那朱武,這可是大功一件啊,說不定將軍能因此得封半個前程呢。”
清初爵位與世職并設,論功序列五爵,設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札蘭章京、牛錄章京諸等次,最低一等的也叫半個前程。
累積到兩個半個前程,就升上一等,然后再升又可加半個前程,累加到四個時就是兩等了,這種特殊的半個前程爵位,體現(xiàn)了滿清前期體制的簡單。
后來半個前程改漢名就叫云騎尉,兩個云騎尉就升騎都尉,再升,就是騎都尉兼一云騎尉,再加一個云騎尉,就是騎都尉二等。再加半個前程,就是三等輕車都尉了。
如此使的清朝的爵位就有個前所未有的特點,各等爵位不僅分等,而且還帶半個前程,什么一等侯兼一云騎尉,三等男兼一云騎尉等,所有爵位總共加起來就是二十六等,只要攢滿二十六個半個前程,就是一等公了。
不過此時順治二年,半個前程還沒改叫云騎尉,世爵世職并列,但就算最低的這個半個前程,其實也是相當難得的。
在努爾哈赤時代,世職更是直接跟牛錄持鉤的,依據(jù)品級高低,每一世職分別領取數(shù)量不等的牛錄,總兵世領四到六個牛錄,備御領一個牛錄。
黃臺吉當權(quán)后,比較注重滿漢融合,因為招降了大量降將,導致官制世職也變的混亂,黃臺吉加以改革,世職不僅名字有所改變,而且原來全部準世襲的也加了不世襲的區(qū)別。
以軍功得來的世職準襲,世職越高,準襲越久,加了承襲次數(shù),而以才能得的世職,則不準襲。
他后來還把努爾哈赤定的那套滿人職名改為是總兵參將等世職名,又全改成了滿職名,比如各種章京等,還把官職和世職加以區(qū)分,以前世職是分領牛錄的,現(xiàn)在則官、職分離了。
半個前程,既原先分領半個牛錄的最低世職,以前稱半備御,后稱半個牛錄章京,再簡稱半個前程。
雖不再直接官、職相連,但每一個前程,那都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尤其是世職,那是可以世襲給子孫的。就是半個前程世職低,哪怕只能世襲個三四世,或一二世,那也還是很珍貴的。
別看幾什哈掛一個三等甲喇章京頭銜,但這僅是他在軍中的官,相當于游擊將軍,并沒有半個前程的世職。
想撈個世襲前程,可不容易。
這年頭,八旗將領授封爵世職,甚至還沒投降的明將們有優(yōu)勢,那些明朝的將領們降清,有爵位的投過去,基本上也能保留原爵,甚至兵強馬壯的還能升官晉爵,比如吳三桂是崇禎封的平西伯,一降清就成平西王了。
這樣的王、公還有好幾個。
比如三順王。
幾什哈一把推開懷中女子,捋了把大胡子,“好,為了半個前程,也得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