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許多人都拿了五兩賞銀,甚至還補支了一個月足餉,又提前支了一個月餉,實打實六七兩銀子在手啊,誰看了不眼紅聽了不心動。
只可惜他們來晚了。
朱以海并不愿意掃地為兵,更不想招一堆烏合之眾。
兵在精而不在多,隨便裹上十萬八萬的,除了名頭好聽,真上了戰場一點用沒有,反而是取敗之道。
面對著這些趕來朝拜的百姓們,朱以海倒也有幾分自知之明,知曉這些百姓其實未必就真的是如何忠君,畢竟雖然大明的識字率可以說歷朝之最,但這始終是古代,絕大多數底層百姓都不識字,甚至許多人一輩子沒離開過方圓百里,有許多人一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
他們見識有識,雖也受傳統文化影響,但人終究是倉稟足方知禮儀的。
這些四面奔來的百姓,最看重的還是厚餉當兵,甚至不少人只求能混口飽飯吃,假如朱以海沒來,而是謝三賓等人迎來了清軍,清軍開出厚餉招兵,只怕多數人也一樣的會趕來報名的。
“百姓們一片赤誠忠心,孤深感愧疚,錢公、葛公,請你們立即支起粥棚,架鍋煮粥,讓前來的百姓都先吃上一頓熱乎的,然后好好告之他們,眼下我們暫不再招新兵了。讓大家返回家里,各安其業。記得要把孤先前宣布的免除歷年稅賦欠繳,以及免除今年田賦一事,也向大家宣布解釋。”
林時對升任按察副使兼分巡寧紹臺道兼臺州兵備道,寧波知府便授給了葛世振。
“臣等一定安撫好百姓。”
“那好,孤便走了!”
勇衛二營開路,三千營和五軍營兩翼護衛,神機營與旗手營居中,浙江鎮標營殿后,六營人馬浩蕩出城。
百姓紛紛圍觀。
張名振甚至騎在馬上露出背上赤心報國四字,大聲吼出了此去北上中原,誓將直搗黃龍這樣的豪言壯語。
六營滿編六千人,四千八戰兵,一千二長夫,此外一同北上的還有許多寧波的鄉紳士人,不少原來都是朝廷官員,也有一些是舉人、秀才未入仕的,這次朱以海大量啟用,以充實自己的這個臨時小朝廷草臺班子。
不少舉人都被賜以進士出身,秀才賜舉人出身,授給他們官職,這一舉動,倒也效果不錯,本來寧波之前一心抗清的士紳只有小部份,但朱以海這般豪爽大方后,基本上寧波的士紳大部份都來他麾下效力了。
北上的士紳隊伍十分龐大,這些前官員或是舉人秀才老爺們,如今隨駕北上,也都還帶上了子侄兄弟,或是家丁護衛,有的還要帶長隨書童,甚至有些還帶上了侍妾婢女的。
老朱也沒阻攔,只是讓他們不跟六營一起,而是隨后而行。
而隨駕進入軍營的,不管是什么官職,都不能帶奴仆隨從,更不得帶女人,更不說乘車坐轎,頂多允許騎馬騎騾。
走在城郊,烈日炎炎。
江南六月中,此時稻田一片金黃,正是夏收季節,甚至秧田里的稻秧已經綠油油一片,最繁忙的雙搶時節要到了。
出城才半日,那車馬眾多的鄉紳隊伍就已經被遠遠甩在了身后。
開路的勇衛二營游擊將軍馬吉翔騎著他那匹心愛的五花馬一路奔馳過來,“殿下,有情況。”
朱以海對馬吉翔這人不太喜歡,這人在南明史上還是非常有名的,但既非文韜更非武略,這位大明最后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歷史留名是因為拍馬有術,是南明諸朝中有名的奸佞。
他早前就是依附太監高起潛而得勢的,之前又依附龐天壽,朱以海之所以還留著他管勇衛二營,也只是因為這二營人馬,本就是龐天壽跟馬吉翔在廣東招兵拉起來的。
暫時沒有什么錯漏,朱以海也不好把他換了,便先觀察使用。
觀察了一陣子,朱以海發現馬吉翔其實還是挺有一些本事的,比如這勇衛二營,其實也已經經過幾輪的重整,但這家伙就有本事把這二營牢牢的握在手里,在營中威信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