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是他親自建的,只有幾張長木桌和幾塊破舊的石凳,卻承載了百姓們所有的希望。
孩子們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渴望。
他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背誦詩書,甚至告訴他們農耕之術、治水之法。
他們認真得仿佛要把每一個字刻進心底。
而百姓們,也盡己所能地表達著對葉云樵的敬意。
他病倒時,有人頂著風雪送來摻著艾草和姜片的藥湯。
他巡視時,總有年邁的老嫗硬塞給他自家剛剛蒸好的窩窩頭。
他們說:
“葉大人,這書里的道理我不懂,可葉大人說的,我信。”
那時的北雊城,盡管地處邊陲,卻因葉云樵的到來而漸漸欣欣向榮,充滿生機。
只是后來,北狄入侵,帶來了連綿的戰火。
太多的人犧牲在了前線。
他還記得,一位婦人跪在雪地里,雙手捧著丈夫生前穿過的一件布滿補丁的袍子,淚流滿面地問他:
“大人,我不怨。他為國為民而死,死得其所。”
“只是,陰陽相隔,為何他不來夢里看我?”
她的話如錐刺一般刺在葉云樵的心上,而他答不出一個字。
紀嘉章的聲音打斷了回憶:
“葉哥,你說,這個明景,他會后悔嗎?”
葉云樵輕聲笑笑,聲音低啞:
“不會的。”
他一直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對不起北雊的百姓,沒有守護好每一個北雊的百姓。
所以當他死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害怕。
北雊的風很冷,吹得雪花都變得刺骨,可他的心里卻很安寧。
北遼鐵騎已經覆滅,北雊的百姓得以幸存。
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北雊城的生機,他覺得這是樁再劃算不過的買賣。
他的目光落在陶罐上,熟悉的文字映入眼簾。
上面刻著百姓的名字,他記得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