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簡陋棚子,現在已經有幾個又用樹枝、草葉編制了四周,不說多保暖,但不論是遮擋些許風雨、阻礙一些探看的視線,都已是夠了。
只有屋前的那處棚子,不會遮掩,因為要叫小販們在此處打油。
“這些油,咱們自己也吃。”負責招呼小販的是村長的二兒子黎為,他比大哥更伶俐、又比四弟更穩重些。
--村長家也是只一個青壯入了這油坊。而哪個人做哪份工,也是他們各自競爭來的。
眼下未必各個都服氣,但也說好了,誰要是做的不好,便是要被替換掉,以一月為期。
這會兒,黎為舉著一小碗油,跟小販們侃侃而談,簡直要把這油夸的天上有、地上無。
“你們村這是把豆子都做出花了。”有小販道。
這話雖是笑著說的,雖也是夸的,卻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都知道是豆子這賤價物件做的,可別想著讓他們出高價了。
黎為當然聽得出這意思,也不惱,反而說道:“嗐,這不是想過好日子,就得會琢磨嘛。”
“而且咱琢磨出了這東西,也不是一個人藏著,大家都能添點油水,還花比以前少的錢,難道不是好事兒嗎?”
有他這一句話,小販們的心就稍微落下了。既是說了比以前的錢少,這油價就不會因為是新出的、稀有的,而居高不下。
“甚至,咱這油也能如之前的豆腐一般,用豆子、雜糧來換。只不過這豆子和雜糧來換,價就稍高一點。”
出油要油料,他們這些人的吃喝也需要糧食,所以他們也愿意省點事兒,直接收些豆子、糧食。但是也不能收的全都是吧?
所以價格稍微高一點點,約莫也就是等價之后在,再多出兩碗左右的量罷了,也并不離譜。
但這顯然是針對的是農戶們,而小販們是不會做這種“虧本買賣”的。
小販們不聽黎為的亂夸,只自己確認了這油的質量與價格,各自琢磨著帶多少回去賣賣看。
說實話,剛稅收不久后的日子里,東西還真不如好賣。
最終這里十來個小販,一缸油都沒打完——雖然這缸也確實很大就是了。
~~~
油坊的熱鬧,黎成周并不參與。
只有最開始那幾天,他在油坊里教授大家“技巧”——其實他自己也沒做過,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現在他便是不去,村民們也能做的很順利。
他只顧著自己家小就好了。
而家里,生意的事情也井然有序,一直記掛著的、孩子喝奶的問題,也因為買到了羊而得到解決。
——雖然還多養了一只小羊,但每日宣姝或者宣霖,要么出去割草回來,要么趕出去吃草,也不多費事。
他覺得沒有哪一刻,比現在的日子更舒坦了。
只是這么看著,他不時都能笑出聲。
宣蓉不得不伸手摸摸他的額頭,還以為他是生病了,不然為何好好的,站在廊下就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