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運說的本就是此時最完美的策略,再加上他的“巧舌如黃”天賦,這番話十分有說服力。
“攻取長安?”秦王敏銳地捕捉到了另一個關(guān)鍵點。
李鴻運點頭:“沒錯,關(guān)于此事,我還有后續(xù)的一系列謀劃。只是事不宜遲,我們還是即可去見父親,向他陳說利害。”
秦王當即站起身來:“走!”
……
此時,梁高祖也已經(jīng)見到了太子和他的五兒子。
但他的臉上卻并無喜色,反而寫滿了焦慮。
“你怎可聽你那幼弟的話,貿(mào)然前來!”
梁高祖面色不悅,對太子一番斥責(zé)。
顯然,太子等人大張旗鼓地離開河?xùn)|、前往晉陽,給外界傳遞了非常不好的消息。許多人對于他要謀反的消息,已經(jīng)越發(fā)篤定。
而且此事的影響幾乎完全無法挽回。
即便是讓他們立刻返回河?xùn)|,也已經(jīng)無濟于事了。
就在這時,李鴻運和秦王到了。
梁高祖正在氣頭上,但也沒有過多斥責(zé)李鴻運。
因為此時的李鴻運畢竟只有十四五歲,是幼弟。他可以給建議,但聽不聽,終究還是看大哥。
所以,梁高祖顯然認為離開河?xùn)|跑到晉陽的主要責(zé)任不在齊王,而在太子。
在這個關(guān)鍵節(jié)點,秦王發(fā)話了。
他復(fù)述了李鴻運對他說的那番話,并繼續(xù)力勸梁高祖起兵。
梁高祖本來不可能聽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兒子說這么多大事,但這番話由秦王說出來,效果就好太多了。
而在聽到誘殺高君雅和王威、安撫突厥等計策的時候,梁高祖的眼神亮了起來。
因為……
這個辦法對他而言簡直是正中下懷,完全符合他的想法!
李鴻運不由得暗自竊喜,能不符合嗎?這在歷史上就是你自己想出來的辦法啊……
只不過此時的梁高祖覺得起兵的條件還不成熟,所以還沒有特別深入地思考過這些問題。
所以在聽到李鴻運的謀劃之后,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驚奇,第二反應(yīng)是恍然。
完全想到一塊去了!
“你剛才說,攻取長安?”梁高祖看向李鴻運,也問出了這個問題。
顯然,此時對于這個只有十四五歲的四兒子,梁高祖也終于重視起來,肯聽一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