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沒有那文曲星的命,細想想認幾個字兒又能咋樣呢。”
老錢左右看了圈,有些急了,“你們這是想打退堂鼓?”
“讀書明理,那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
村民們你看我,我看你,低下頭不說話。
送孩子到村塾不賺錢就罷了,現在居然還要花錢?
那倒不如讓孩子玩幾年,然后下地干活。
秦大嫂思索片刻,咬咬牙說,“我家狗娃要上學!”
“就像村長說的,讀書明理,只要村塾能辦起來,我想盡法子,也得讓狗娃坐在學堂里。”
狗娃的大名就是教書先生取的。
秦大嫂自己雖然不識得幾個大字,但她很崇拜讀書人。
她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成為那樣的人。
老錢也說,“秦家娘子說的好!”
“我也表個態,我家的娃娃也要上村塾。”
老錢的兩個兒子已經到了開蒙的年紀,本來想送到孩子們的舅舅家去上學,如今要辦村塾,倒是不用跑遠路了。
他環視眾人,“再說了,你們咋知道咱村出不了個文曲星哩!”
顧喜喜從剛才就在垂眸沉思。
她抬眸道,“我有辦法。不花錢的辦法。”
所有人的視線都投向顧喜喜。
秦大嫂驚喜道,“啥辦法,你快說。”
顧喜喜說,“咱們不買紙張,家里總能找出一塊破衣服上拆下的舊布料吧。”
眾人紛紛點頭,這東西家家戶戶都有。
衣服穿不成了,剪開還算完整的部分,留著給別處打補丁用。
顧喜喜接著說,“墨菜大家都吃過吧,咱們這周圍到處都是。”
有人疑惑道,“吃墨菜都在開春,轉眼快入秋了,那東西老的能當柴燒了。”
“現在不是說吃。”顧喜喜笑道,“是要用它熬出黑水。”
“只要不加入固色的東西,這墨菜汁沾在布上很容易洗掉。”
“孩子們沾著墨菜汁在舊布上寫字,就可以重復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