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目光深沉地望著張劉氏,說道:“您稍等片刻。”
說完,李武起身走向院中喚張玉清。
張玉清起初并不知何事需要她出面,自打長子撐起門戶后,她早已習慣依從長子的意見。
況且她清楚自己的性格,主意常搖擺不定,簡單來說就是耳根子軟。
然而聽了李武幾句提醒之后,她頓時來了精神,帶著審視的眼神朝中堂走去,畢竟她家現今已非昔日可比。
就在同一時刻,中堂里的張劉氏正默念著李武家的事情,她環視四周,心中漸漸生出一種無力感。
這座宅院的氣派,讓她家望塵莫及。
張劉氏用力攥緊雙手,暗自鼓勁,無論如何都要試試,畢竟自己的兒子如此鐘情于對方。
不久,李武與張玉清來到中堂。
自父親去世后,李武便成了家主。
家中事務,他通常不用回避。
他隱約猜到張劉氏此行是為了談二賢的婚事,早已有所準備。
在彼此客套幾句之后,便靜靜等待張劉氏切入正題。
張劉氏面帶猶豫之色,或許是反復權衡兩家的家境后感到為難,又或許覺得自己提親這件事難以啟齒。
然而,經過一番掙扎,她還是硬著頭皮開了口。
“本來應該請媒人登門的,但我仔細考慮后認為,親自前來更為真誠,也能說得更明白些。”
她停頓片刻,轉向張玉清問道:“不知道令嬡是否已有婚約?”
張玉清微微一愣,這是她頭一回見到對方的母親親自登門,難免覺得有些失禮,但她依然保持禮貌,微笑著答道:“尚未定下親事。”
張劉氏心頭一寬,這總算是個好消息。
她深知兒子張武對那個姑娘的傾慕,作為母親豈會不知?多次看到兒子唉聲嘆氣,她也不免憂心忡忡。
可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做母親的總想成全孩子,即便她也知道兩家條件存在差距,但還是忍不住勸兒子幾次讓媒人去提親。
只是,不知為何,兒子每次都是搖頭拒絕。
漸漸地,張劉氏開始懷疑是不是李武家的要求過高,兒子擔心家里負擔不起?
隨著時間推移,她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但她不愿因金錢問題讓兒子后悔終生,所以今天終于按捺不住,主動上門了。
至于為何不找媒人,她害怕媒人提及自家狀況后被直接拒絕,倒不如自己親自來,還能表達誠意。
張劉氏從手腕上摘下一只祖傳玉鐲放在桌上,深情地望了一眼,又毅然將目光投向張玉清。
“這是我家族傳承下來的,到我這里已傳了六代,我愿以此物求娶令嬡。”
說到這里,張劉氏稍作停頓,繼續說道:“我家的情況,李百戶想必是了解的,地處鄉野,雖然兒子有些出息,略有積蓄,但確實比不上你們家的條件優越。”
即便家中再艱難,我也絕不推辭。
回去就著手準備一切事宜,屆時必定派遣媒人正式登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