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燕王府派人前來,道衍立即起身,沒有片刻遲疑,隨來人前往燕王府。
很快。
道衍抵達燕王府,隨后由內侍引導至朱棣的書房。
朱棣在書房焦急等待已久,一見到道衍,顧不上讓他坐下,便將接收到的旨意詳細講述一遍。
道衍安靜地聽完,卻沒有立刻發表出征的意見,而是目光閃爍,沉思片刻后問道:“晉王擔任西路軍?”
“有何不妥?”
明月照耀下,燕王府書房內燈火搖曳。
道衍緩緩提及分兵兩路的顧慮,言語間隱約擔憂晉王急于建功,不肯協作。
這并非毫無道理,那些年長的親王們,又有誰能真心服從彼此?昔日連太子朱標都被他們暗中算計,更別提其他幾位了。
道衍隨后又道:“此事暫且不論,依我之見,圣上或許借此考察兩位殿下。
若此次北伐,晉王凱旋而歸,而殿下卻無寸功,那后果如何,殿下是否想過?”
朱棣原本平靜的態度因這句話微微動搖,拳頭悄然握緊。
眼看他國能有所斬獲,自己內心已滿是艷羨。
一旦良機落入晉王手中,他寧可一死也不愿錯失。
---
深夜,燕王府書房燈火明滅不定。
朱棣與道衍密談的內容無人知曉,但次日,朱棣便召集麾下武將商議北征事務。
此次北伐,朱元璋并未提供太多情報,所有決策全由朱棣這位統帥親自部署。
眾將商討片刻,卻發現并無太多可議之處。
要攻打敵人,總得知道對方的位置,而北元之人行蹤飄忽,今日在此牧羊,明日又轉到彼處放馬,根本無法鎖定其主力位置,大軍難以行動。
朱棣敲擊桌面,最終定下策略:“先從軍中選拔精銳組建偵察隊,派往大漠深處,務必查明乃兒不花等人的去向,余下事宜待議。”
稍作停頓后,他又補充道:“這次選人不限于中衛,左、右護衛也要挑些精銳加入,此事交由火真負責,其他人協助。”
說完,他轉向火真道:“每支偵察隊都必須有兩三人熟悉漠北地形。”
火真,本名火里火真,出身蒙古,早年歸降明朝,在燕王府擔任千戶職,統領騎兵部隊。
他麾下的騎兵大多為蒙古族裔。
火真拱手領命。
眾人很快各自離去。
站在后殿前,朱棣遙望晉王封地方向,眼神中透著倔強不甘的光亮,許久才低聲自語:“不知你現在有何打算。”
他深知晉王雖然傳聞暴虐,卻絕非愚蠢之人,加之與太子關系密切,要超越他絕非易事。
想到這里,朱棣心中煩悶,忽然想與王妃傾訴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