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愉快!”
陳陽起身與趙春雷握手,然后讓小鈺照顧好眾人,他起身離去。
趙春雷愣愣的看著陳陽的背影。
什么情況?
他感覺很匪夷所思。
兩千億是前兩天產品發布會當天就確定下來的,怎么臨時提高了這么多的額度?
這不正常啊。
心中不解,但是得到了權限,他便讓同事們將合同進行了修改,雙方進行了簽約。
待到銀行眾人走后,顧新鴻匆匆來到陳陽的辦公室中,好奇道:“老板,你怎么做到的?這可不是幾個億,這是一千億啊,這種事情前所未有,聽都沒聽說過。”
陳陽笑而不語,伸手指了指桌上的資料。
顧新鴻低頭看了看,資料是德萊集團相關的信息,頓時心中恍然。
他知道這兩天有外國人與老板接觸,卻沒有想到老板憑借著這么一個信息就讓銀行多掏了一千億,不,不是銀行,是上面啊。
龜龜,又是一招借力打力,渾水摸魚。
老板是人嗎?
這特娘的三十六計成精了吧?
顧新鴻眼神古怪,搖了搖頭起身離去,銀行批了貸款,其中一部分落入了能源科技部,是陳陽批的,有錢了他有很多工作要做,電池的生產和原來睿明舊廠的改造都需要加快速度。
后續的借貸大會跟他已經沒關系了,那是陳陽憑借自己的信譽和別人對他的信任去借的。
陳陽借錢是很有技巧的。
能抵押的先抵押貸款,借低利息的銀行貸款,拿到一部分錢。
然后一無所有了再靠別人對產業的看好對他本人的信任再去借一波無抵押的信譽借款。
銀行會估評風險,本能價值萬億的頂多借你四五千億,而其他債主們在考慮了風險后會給陳陽補充上剩下的四五千億。
這樣兩者相合,等同于什么都沒干,技術拿出來,牛逼吹起來,直接整套成熟產業的資金到手了。
當然了,再多就很少有人愿意大規模借錢給陳陽了,畢竟風險越來越大,萬一崩了血本無歸。
陳陽估算了一下,恒溫電池產業,各大車企聯合借了五百億給他,現在銀行借給他了三千億,也就是說還能再借2000-3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