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坐到炭盆前,搓手道:“若能把奉州拿下,南方遲早都是惠州的天下。”
崔玨笑了笑,“是不是有盼頭了?”
徐昭點頭,“這兩年惠州的勢頭無比迅猛,是我怎么都沒想到的?!?/p>
崔玨:“那便是我們賭對了,也幸虧陳家有一位能挑大梁的,若是大房和二房那般,還不知得磨到什么時候。”
徐昭:“但愿主公別犯糊涂才好?!?/p>
崔玨笑笑不語,他并不擔心淮安王犯糊涂,因為陳九娘不會容忍他犯糊涂。
反正又不是沒打過巴掌。
外頭天寒地冷,陳皎卻像爺們那樣去奔前程,崔玨則在家里烤著火。盡管兩人之間有時候會懟對方,但更多的是革命情誼。
有著共同的目標,一往直前,風雨無阻。
陳皎這一去,整整耽擱了近二十日才抵達西山縣。
一行人去到方家已是傍晚,方月笙剛用過晚飯,在屋里跟兒子方世宏說起家常,眼見又快過一年了,方孝宣都不曾回來過,著實有些念他。
方世宏打趣道:“當初還是爹讓他離家的,出去了這么些年,想來阿齊日后也能獨當一面了。”
他們正說著,忽聽家奴來報,說陳九娘來了。
父子頗覺詫異,方月笙還以為聽岔了,問道:“你說何人來了?”
家奴道:“九娘子從交州而來。”
方月笙忙道:“外頭天寒地凍,快去請進來!”
不一會兒陳皎披著斗篷進屋,一臉風塵仆仆。雙方相互致禮,陳皎咧嘴笑道:“許久不見,方老爺子身子可康健?”
方月笙道:“康健,康健?!闭f罷上下打量她,問,“天寒地凍的,九娘子因何而來?”
陳皎:“我有事要求你?!?/p>
她肚子餓得咕咕叫,方世宏忙命庖廚備飯食。
用完飯,又洗去一身風塵,陳皎才徹底緩過勁兒來。她換上干凈衣袍,烤著暖烘烘的炭盆,仿佛重回人間。
稍后去到方月笙那邊,同他議起正事,提起朝廷那邊的情形,說道:“王太后意欲拉攏朱州對我們發兵,這一戰,遲早得打。”
方月笙捋胡子,“九娘子有什么請求只管說來?!?/p>
陳皎嚴肅道:“惠州想起兵清君側,那王太后毒殺先帝,構陷太子奪位,我爹作為陳皇叔,清君側理所應當。”
方月笙皺眉,“許州和朱州的情形可探聽過?”
陳皎當即同他說起目前了解到的形勢,并分析惠州的兵力和能支撐戰爭的錢糧,認為打突擊戰是奪取奉州最有利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