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三也笑了起來,“那也算走運的,至少沒丟性命。”
老兒接茬兒道:“可不是,起義造反是要殺頭的,但衙門念在鄉民是受大乘教蠱惑,網開一面。不僅如此,去年他們還給種糧,讓大伙別把地荒蕪了。聽說今年也不用交糧稅,每戶只給一斗米讓衙門吃新就行?!?/p>
一直沒有吭聲的鮑起鳳忍不住問:“什么叫一斗米吃新?”
老兒解釋說:“這是九娘子興的規矩,說他們惠州也窮,有些種糧還是衙門自掏腰包去隔壁通州借的,得還?!?/p>
“每戶一斗米?”
“對,以戶為主,一斗米不多,我們這些老百姓受了惠,也都樂意。”
幾人跟那老兒嘮了許久,稍后老兒要去捆小麥,他們這才走了。
路上甘三道:“主子,看情形,閔州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糟糕?!?/p>
鮑起鳳道:“誰知道呢,再走走看?!?/p>
他并不著急上任,而是順路探聽當地的情況。一些地方已經恢復秩序,一些則慢些,但問起惠州在地方上的行徑,無不夸贊。
有夸惠州兵軍紀嚴明下鄉幫老百姓墾荒種地的,夸衙門體恤百姓分田地給種糧的,還有夸官府從通州買糧救濟等等,顯然對他們的印象極好。
惠州人的口碑令鮑起鳳頗覺欣慰,方家人沒看走眼。
待他抵達州府榮城,當時陳皎沒在,是崔玨在主持府內事務。得知朝廷派人過來,崔玨親自去客棧接迎。
鮑起鳳見到崔玨的第一面就覺得這人瞧著有些眼熟,他上下打量,捋胡子道:“崔別駕是中原人?”
崔玨應道:“崔某祖籍在曲州?!?/p>
鮑起鳳輕輕的“哦”了一聲,又忍不住多瞧了他兩眼,總覺得似曾相識,但一時半會兒又想不起來。
“老夫進閔州沿途過來時曾探聽過鄉里,皆對惠州兵夸贊不已,可見你們惠州有認真下功夫。”
崔玨道:“這都是九娘子的意思,她體恤閔州百姓的不易,不愿看到生靈涂炭?!?/p>
鮑起鳳點頭,“如今州里的叛亂已經平完了嗎?”
崔玨:“六月閔州十一郡全部清除完畢,目前各郡縣都在重振秩序。”
兩人離開客棧后一邊走一邊敘說閔州的現狀,崔玨不知鮑起鳳的底細,回答得比較謹慎。
換句話來說就是很官方。
到了州牧府,崔玨差人去把陳皎尋回,又給鮑起鳳安排住宿。
謝必宗不屑朝廷里的人,私下里同崔玨道:“倘若這個鮑起鳳又是昏庸無能之輩,那閔州百姓只怕還得遭殃?!?/p>
崔玨沒有答話,現在他還不清楚鮑起鳳的底細,如果不堪用,那就殺了。反正現在州府里都是自家人,再加之千里迢迢前來上任,途中出了岔子,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候陳皎在隔壁郡,接到崔玨傳來的消息,頗覺詫異,因為他們上報到惠州還沒多久,朝廷居然這么快就派人來了。估算路途時日,應是在消息還未報給淮安王之前那邊就差人前來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