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中點頭道:“九娘子生得俊,甚好。”
陳皎喜歡聽人夸贊,又厚著臉皮問徐昭,徐昭嚴肅道:“九娘子去撈錢還是低調些好。”
陳皎:“……”
吳應中:“……”
瞎說什么大實話!
幾人各自上了馬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薛家的莊子。
待他們抵達時,已經有不少士紳到場了。得知陳皎等人到來,薛良岳攜帶家眷接迎。
今日天氣好,驕陽似火,陳皎由馬春攙扶進莊子,身邊的仆人手持青傘遮陽,吳應中和徐昭等人跟在兩側,排場十足。
薛良岳攜妻兒上前行禮,周邊的女眷們忍不住頻頻窺探那抹亮色。
薛良岳奉承道:“九娘子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呀。”
陳皎應道:“薛郎君心系魏縣百姓,愿出資修路,可是當地百姓之福。”
雙方客氣吹捧,你一言我一語,薛良岳歡歡喜喜把眾人請進前廳那邊。
途中不少人主動打招呼,有女眷,也有士紳,陳皎皆彬彬有禮給予回應。
些許女郎不禁對她心生好奇,畢竟陳九娘的名聲幾乎整個惠州都知曉。
如今得見真人,見她模樣生得俊,還能像男人那樣走出來,無不感到稀奇。
這不,有目光短淺的婦人私下里八卦,壓低聲音道:“一個女郎家,卻混跡于男人堆中,不成體統。”
她旁邊的婦人也接茬兒道:“是啊,瞧著年歲不大,本該好生待在閨閣里待嫁,卻跑出來東走西跑的,日后哪個男人敢娶她?”
這群后宅婦人到底接受不了未出閣的女子在外張揚,扎堆熱議,無非是覺得男主外女主內才是正統。
也有人抱著羨慕的眼光,覺得陳九娘能得抬舉,威風八面。
此刻前廳那邊坐了不少士紳,鄭縣令得知陳皎過來,親自起身接迎他們的到來。
縱使這群人心中不屑,面子還是給足了的,皆因她的老子是淮安王,且手里還握了兵,開罪不起。
一幫老爺們恭維小祖宗的到來,各種夸贊之詞張口就來。
那一刻,陳皎審視前廳里的老頭兒們,忽然體會到了身為特權者的虛榮。
她喜歡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