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大理寺卿顧安之被停職罰俸半年,皇上還重提當年長公主幕僚丟失官印的事。
他借此機會,重重處罰了已經成為百戶長的那名幕僚,將他抄家流放不說,還把當年一批求情、層層庇護的涉事官員分批罷免。
聽說長公主為此事去見他,也被他拿許鳴錚的事擋了回來。
皇上說:“威國公的嫡子犯錯,尚且羞愧到要自縊,還有什么好說的?你們當時處處求情,真當我朝律法為兒戲嗎?”
一時間,朝野上人人不安。
長公主只能眼睜睜看著,皇上罷免的那一批官員里,還夾雜著好幾個她的心腹!
多年來安插的棋子,就這么被拔除了。
皇后更是暗中喊冤,因為其中也有她的人,可她做錯了什么呢?又不是她安排大理寺卿去驗尸的!
早知一個許鳴錚這么麻煩,還不如當時不管他,讓他死去!
在這幾日的風波中,許鳴錚草草下葬了。
大概是皇上給予的肯定,讓威國公從悲傷里緩解了少許。
抬棺那日,許家無一人出面,街上百姓們都覺得避諱,家家戶戶不出門。
不知是誰傳言,說許鳴錚是個敗家子,先在賭坊揮金無數,還抵押官袍,更是試圖刺傷親人,簡直是毫無人性。
如今他雖自縊,可他的孤魂肯定還飄蕩在京城里,人人都不想去湊那霉運。
唯有四個抬棺的,私底下議論的時候說:“許家二少爺的棺真輕,不像是躺了個人一樣?!?/p>
旁人嗤笑:“死之前,他在監牢里被關了許久,自然消瘦,也正常。”
許鳴錚下葬那天夜里,諸事塵埃落定。
許靖央坐在桌前,望著搖晃的燭火,回憶起許鳴錚死之前說的那番話。
她建議他放棄從軍,選擇文考入仕,是因為許靖央接到他家書的時候,剛從前戰場被抬下來。
她渾身是血,才從戰場上撿回一條命,看見弟弟也說要參軍,彼時敵人尚未滅亡,許靖央豈會舍得讓他來?
她立刻粗聲粗氣地,讓韓豹代她執筆,在家信中,嚴厲杜絕許鳴錚參軍的想法。
她是為了什么?是因為害怕他立功嗎?
她是怕他死!
當年她參軍時認識全營一千來號人,可最后隨她一起走到大將軍位置的同袍,不過二十人,其余皆戰死。
見證過戰場的殘酷,她才會想要保護家人,然而可笑的是,卻因此招惹許鳴錚記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