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皆驚,不少人下意識地低頭屏息,連呼吸都不敢大聲,額角滲出冷汗,卻不敢有半分異動,皇上盛怒之下,誰也不敢觸這逆鱗。
就在內侍準備領旨退下時,蕭景焓上前一步,躬身道:“皇兄息怒。臣弟有一言,懇請父皇三思。”
皇上怒視著他,語氣帶著不耐:“你有何話要說?難道這些蛀蟲不該查?”
“臣弟并非此意。”
蕭景焓抬頭,目光沉穩,語氣條理清晰,“賬簿上的官員遍布六部,若此刻盡數拿下,定會引發朝堂動蕩。一旦主官空缺,各地政務恐陷入停滯,屆時不僅民生受影響,還可能給邊境敵國可乘之機。”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者,鄭王雖已前往封底,但其舊部仍散布在京中與地方,若貿然動這些官員,恐打草驚蛇,讓隱藏更深的同黨逃脫。不如先將此事緩一緩,由臣弟暗中徹查,逐一核實賬簿上的記錄,收集確鑿證據后,再將罪證確鑿者一并處置。如此既能避免朝堂動蕩,也能將鄭王余黨一網打盡,不留后患。”
皇上沉默了,手指在龍案上輕輕敲擊,目光掃過殿內神色各異的百官,漸漸壓下了怒火。他知道蕭景焓說得有理
——
朝堂根基不可動搖,若因一時之氣打亂朝局,反而得不償失。且蕭景焓心思縝密,辦事向來穩妥,由他暗中查案,確實比貿然動手更妥當。
片刻后,皇上終是松了口氣,語氣緩和了些:“朕準了。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查清所有牽涉其中的官員,不得徇私枉法,也不許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
“臣弟遵旨!”
蕭景焓躬身領旨,聲音鏗鏘有力。
蕭景焓領旨的話音剛落,隊列中突然響起一道急促的聲音:“父皇且慢!”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蕭承煜快步出列,躬身行禮時,袖中緊握的拳頭仍未松開。他抬眼時,眼底帶著幾分刻意壓制的急切,語氣卻盡量顯得恭敬:“父皇,查抄鄭王余黨乃是關乎朝堂安危的大事,僅憑臨安王一人,恐難兼顧京中與地方的線索。兒臣此前曾奉旨查過江南貪腐案,熟稔查案流程,愿與臨安王一同負責此事,為父皇分憂!”
這話看似是
“主動分憂”,實則句句在搶權。
皇上聞言果然頓了頓,目光在蕭承煜與蕭景焓之間來回掃視,顯然有些猶豫。
蕭景焓卻神色未變,上前一步與蕭承煜并肩而立,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條理:“二皇兄好意,臣弟心領。只是此次查案,賬簿牽涉官員眾多,若動用人手過多,難免走漏風聲,讓那些隱藏的同黨提前銷毀證據,更適合暗中核查。”
蕭承煜臉色一沉,沒想到蕭景焓竟直接點破他的短板。他強壓著怒火反駁:“皇叔此言差矣!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難道皇叔是怕本王分了你的功勞?”
這話帶著幾分誅心,瞬間讓朝堂氣氛緊張起來,皇上的眉頭也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