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捷,皇帝不只是高興,簡直可以稱之為興奮。
當初皇帝執意同西羌開戰收復青州,自是有一番雄心壯志。大齊同西羌這一仗打了數年,數年之間人力物力源源不斷往西北運送。安王因種種原因回京前已經把西北打了個半殘,只是西羌到底還剩一口氣。
皇帝原本以為自己這輩子都看不到西羌投降,西羌半死不活不再敢騷擾大齊邊境也算達到了他的目的,沒想到在他有生之年大齊還是把西羌給滅了。
皇帝有野心注重名聲,有時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睡夢中醒來都要掐自己兩把,每次都得問明雀這些貼身內監,西羌投降是不是真的。每每聽到肯定的答案,皇帝恨不得仰天大笑幾聲。
太痛快了。
這可以說是太子病逝后,皇帝心情最好的幾天。他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潤了起來,也不再唉聲嘆氣沒精打采了。每天生龍活虎的上朝,整個人好像有使不完的牛勁兒。
面對皇帝這轉變,最高興的是蕭宴寧,有皇帝在,他就不用天天面對百官的逼逼叨叨。
蕭宴寧不像蕭宴瑾當太子時那樣溫良儒雅,一舉一動都是太子風范。
有皇帝在,蕭宴寧第一時間選擇擺爛,朝堂上的事他能不參合就不參合。皇帝端坐在龍椅上問他有什么意見時,他就說全憑父皇做主,自己沒什么意見。
人心可能永遠都得不到滿足。
以前蕭宴瑾為太子時,每當皇帝問他的意見,看到他侃侃而談,所說的話都能得到群臣的贊同,皇帝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同時還有些心慌,總覺得天下已經不是自己的天下,朝堂也不是自己的朝堂。
皇帝當然不會因為這些事情故意對蕭宴瑾這個太子發難,沒事找事去責備他,心里總歸有些不舒服。
但是現在,看到蕭宴寧這個太子兩手一攤,啥事不管的模樣,皇帝看著他心里還是有些不是滋味。都成太子的人了,做事還和當王爺時一樣懶散,一點太子的樣子都沒有。
皇帝越想心里越是憤憤且委屈,蕭宴寧都這么大的人了,天天上朝最后一個來,下朝第一個走,萬事不管,一點都不知替父分憂。憑什么呢!!!就憑他懶他不想動?
皇帝心道自己都這么大年紀呢,還能幫蕭宴寧幾年,要是以后自己不在了,蕭宴寧鎮不住朝臣,那以后還不是任由人拿捏。皇帝想這些事,很自然的忽略了蕭宴寧成功當上太子的原因,他是那種愿意被人拿捏的人嗎。蹊伶就斯陸三漆傘O
又或者更直白點說,皇帝根本就是看不慣蕭宴寧的日子過得太閑,心情不爽,有意找茬。
皇帝看著蕭宴寧眉頭緊鎖神色不悅:“你現在是太子,怎么什么都讓朕拿主意?你自己就沒個想法?此次柳宗回京,你親自去辦。”
蕭宴寧:“……”
這種事按照流程來就是了,干嘛非要讓他親自去辦,完全沒必要啊。
皇帝一看蕭宴寧苦起眉頭就知道他不樂意,皇帝心里更不痛快了,他忍耐道:“你不想去?”
看皇帝滿臉不高興,手扣著龍椅,仿佛下一秒就要往自己頭上扔折子,蕭宴寧忙道:“兒臣遵旨。”
他心里很是納悶,他這不是怕自己在朝堂上蹦跶太高太過活躍,讓皇帝有年齡壓力嘛。以前睿懿太子在朝堂上也這么小心謹慎,一言一行生怕讓皇帝不痛快,臨到他,他都不說話,皇帝還是不高興。
真是帝王心,海底針,難猜得很。
百官看到這一幕心里也有點不是滋味,真要做比較,蕭宴寧這個太子哪哪都比不上睿懿太子。蕭宴寧這個太子都不能說是矮子里面拔將軍了,這是其他皇子都被懟了下去,挑無可挑,選無可選,就這一個獨苗。
看,連皇帝都拿他沒辦法。
蕭宴寧自然也看到了群臣的神色,他覺得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