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的族人們都不笨,也聽勸。
當下就三五人湊一組,去江暖處借了銀錢,收拾收拾東西往各處去了。
江暖都把路給他們鋪明白了,他們再不上道,就活該受窮一世。
江暖之所以這么大手筆,是因為她深知,糖這種生意很可能就是今、明兩年的買賣。
自古以來鹽鐵和糖就是國家戰略物資,歸屬官營。
在大景朝,鹽鐵、已經盡歸國家掌控。
她的糖剛剛出來,市場占有量不大,朝廷還沒反應過來。
等朝廷反應過來,很可能她這么自由制糖賣糖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趁著現在官方還沒找上她,當然是有多少搞多少。
為了提高產能,江暖又找來了先前的石匠,許以重金,讓他用最快的速度再給她弄幾副甘蔗石碾子出來。
與此同時,胡家商行以最快的速度把糖運到了京城,一經上市就立即引起了轟動。
京城的豪商權貴們一時間趨之若鶩,皆以能買到糖為榮,甚至茶余飯后談論的也都是這種剛出來的糖。
當然,也有那腦子活的,旁敲側擊的打聽這些糖的來歷。
奈何胡家人嘴緊,無論怎么打聽,也只是知道這些糖同山茶油一樣,都是打南邊來的,其他的一概不知。
十一月底,油坊的茶籽已全部榨完,伙計們都閑了下來。
江暖就把人全部調來了制糖坊。
此時,新的石碾子也打好了。
有了這些生力軍的加入,加上工人伙計們的制糖手藝越發的精進成熟,制糖的效率相較原先提高了好幾倍。
胡掌柜也由從前的十天跑一次江家村,變成了五天跑一次。
而且每次來提貨,除了大把銀票外,還會帶上一份厚厚的伴手禮。
好酒、適合小姑娘穿的顏色鮮艷的綢緞、成扇的豬肉、雞、魚、蛋等,可謂十分用心。
如今,江暖就是他胡某人最大的貴人。
因為江暖的山茶油和糖,使得胡家商行的盈利節節攀升。
不僅如此,還借由這兩樣東西在京城中交好了不少的權貴。
因為此事,家主幾次來信對他大力褒獎,直言過了年就讓他擔任這永州府十三家商行的主事。
他估摸著到年底,自己的分紅起碼能翻上好幾番。
這樣兒的貴人財神爺,他能不供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