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死是活,畢竟她失蹤的時候還太小了。
京城的事情,江暖自然無從知曉。
她每日里忙得腳不沾地,壓根就沒心思去想別的。
耿大儒和江彥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
回來的時候雖然神情疲憊,卻是笑容滿面。同江暖道:“大功告成,不負所望。”
師徒倆帶回來好幾個大木箱子,箱子里全都是諸如《三、百、千》《訓蒙增廣》之類的啟蒙書籍,每樣二百本。
江暖隨意抽出幾本書翻了翻,見字體一模一樣,印刷清晰,裁切整齊,還帶著淡淡的油墨香氣。
她當初不過是在燒制字模的材料和油墨方面提醒了幾句而已,他們竟然能夠做到如此完美。
可見古人的智慧著實不容小覷。
耿大儒說,已將她的功績和活字印刷的實物上奏天子,為其請功。
第36章終于把熊孩子們關進來了
江暖想的是,她自己這功不功的無所謂,只要對江彥未來的仕途有幫助就成。
離著中秋節還有五天的時候,學堂全面竣工。
竣工那天,老族長以整個家族的名義,拿出錢來買了一頭二百多斤的大肥豬殺了。
各家又湊了一些雞鴨之類的活禽,辦了一場熱熱鬧鬧的竣工宴。
現場的爆竹聲震耳欲聾,一片歡騰。
江彥特地請他的老師耿大儒出手,為學堂取一個相宜的名字。
耿大儒沉思片刻,揮毫潑墨,寫下“啟明學堂”四個大字兒。
字跡剛勁有力,又兼具飄逸瀟灑,很符合他老人家的風格。
江暖請了雕刻大家,把這幅字刻成了牌匾,掛在了學堂的大門上,這新學堂就顯得更加氣派了。
中秋節后的第二天,兩艘小船先后靠上了江家村的碼頭。
從小船上下了兩位帶著行李,滿身書卷氣的中年人。
這是江彥托縣學山長請的兩位先生到了。
老族長和江彥親自帶人去碼頭上接的人,就安排在學堂的教師宿舍里。
宿舍三室兩廳,完全按照江暖家的套房格局,并配有完整的衛浴設施。
兩位先生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