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帝仿佛已經看到無數的糧食和豐盈的國庫正在向他招手了。
他隨后又問:“你剛剛說你想要的高產糧種。。。。。。莫非除了高產水稻還有別的良種不成?”
“當然啦。女兒曾在一本奇書上看過到,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就有畝產超過千斤的高產糧種。
一種是玉米,熟透后剝去外皮呈現出漂亮的金黃色,耐旱,不挑地易種植。
畝產最低也有七八百斤,高的可達八九百甚至上千斤。
一種是土豆,這種植物的根塊長在地下,呈圓形或橢圓形,也是十分容易種植的。
畝產達兩三千斤,個別照顧的好的,三四千斤一畝也不是沒有。
可當主食也可作菜,很美味。
但這種作物儲存期沒有玉米長,收獲后需要放在陰涼黑暗的地窖里儲存。
發芽或是變成青色后,有一定的毒素。
腸胃不好或抵抗力不好的人,不建議食用,容易中毒。
第三種叫紅薯。
跟土豆一樣,也是長在地下的根塊作物,產量比土豆還要高,可達三四千,甚至四五千斤。
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地丘陵等到處都可栽種。
一會我把這些作物一一畫下來。
您發下告示,讓出海的商船在南洋與西洋人貿易的時候多留意一下。
當然若是能派出專門的人手去尋找那就更好了。”
這樣驚天的大事,由不得明光帝不重視。
當場拍板:“找,必須去找,朕派專門的人手去找。”
別人的話或許可以不信,但寶貝女兒的話,明光帝深信不疑。
包括上次,女兒就能通過她安置的一批流民,推測出平、渡兩州遭遇旱災,可能會出現大規模蝗災。
并通過呂喻及時把這個消息以及治煌之法傳遞了上來。
他派去平、渡兩州查訪此事的欽差半個月前傳回消息,果然如暖暖所料。
那枯竭了湖泊河溝里,隨便挖開一塊泥土,底下都是蝗蟲卵。
難以想象,若是讓它們孵化出來,這將是何等的大災難。
那欽差當時就嚇出了一身冷汗,直呼老天保佑。
現在治煌一事已經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了。
明光帝現在越發覺得,與女兒多多交流是件好事。
他家暖暖雖然長在鄉下,但眼光和見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以后再碰到難解之事,或許可以直接來問問女兒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