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嘛,和自己所熟悉的那個古代故土非常相像,最為特別的地方就是都有著嚴重的土地矛盾。
地主,士族,農民之間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
土地兼并這種情況在這里十分常見,這不,溫德所率領的大軍剛剛開撥,就遇到了一伙從上陽城來的遷徙隊伍。
都是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亦或是被高額稅收逼迫的佃農。
他們紛紛離開了自己的故土,打算去其他地方混口飯吃。
在看到溫德大軍的時候全部在馬路邊站好低頭,同時對著士兵露出自己的口袋,證明自己口袋確實是空空如也,希望各位兵爺不要為難他們。
這就得說到溫德之前的一個政策了:巴托尼亞耕農協議。
一旦存在沒有滿負荷運作的農田,溫德就無法抽調出農民軍。
好處就是極大增加了經濟收入和作物產量。
缺點嘛,就是溫德的大軍,聲勢稍微有那么一點點不夠浩大。
身后的軍隊都是脫產士兵,全部都由玉勇,銃手火槍兵和牛拉大炮組成。
軍紀當然沒的說,除了一隊玉勇上前看守住難民,確保他們不是敵人的細作奸細外,其他人依然在不斷行軍。
至于這伙難民的處理方法,則由溫德進行決斷。
“給點糧食,然后讓他們往南走,新武城分田地。”
要知道,在這邊陲地區的流民不被軍隊騷擾就已經是可以燒高香了,沒想到由溫德大善人所率領的軍隊不僅不擾騷他們,還給了他們繼續前進的糧食。
那么新武城分田地的事情一定也是真的。
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土地比任何事情都能激發出主動性。
雖說外來人口可能會造成一些慌亂和社會治安問題,但是卻能增加整個新武城的發展速度和兵員補充能力。
誰輕誰重溫德自然能夠輕松判斷。
慢慢開撥大軍,然后在上陽城外面圍而不戰。
畢竟師出無名,發動進攻可是要背負很大的外交成本,再說了,上陽城可是有著高大城墻,硬攻從來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立刻是找到了城外一處平整同時有著河流經過的地方開始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