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就著昏黃的燈光,迫不及待地翻看。
前面大多是些瑣碎的日常記賬。
誰家嫁女送了多少錢,今年收成幾何,給我買了新布做裙子……
字里行間透著尋常生活的煙火氣,看得我鼻尖發酸。
直到翻到本子中間偏后的部分。
筆跡開始變了。
變得急促,凌亂,深淺不一。
仿佛寫字的人手在劇烈顫抖。
【……又看見了……槐樹底下……那影子……在招手……】
【……纏上來了……甩不脫……夜里老是聽見……小孩哭……】
【……找七婆問了……她說晚了……這東西認了門……就得要一個……】
【……紅線快拴不住了……它饞得很……】
【……不能讓它們碰阿悅……不行……】
它們像碎片,拼湊出一個個令人膽寒的真相。
我媽早就被纏上了。
槐樹下的東西,它想要一個替身。
而紅繩……拴魂……也可能是在……喂食。
最后幾頁,字跡幾乎難以辨認,充滿了絕望。
【……只有這個法子了……斷了它的想頭……也斷了我的……】
【……吊死的人煞氣重……它們近不了……也能護著阿悅……等到二十……】
【……就是苦了我的娃……】
最后一行字,被一大團墨跡徹底污損。
下面似乎反復描畫著幾個字,力透紙背,幾乎要劃破紙張。
【……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