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是在開宴席不成?
……
幾雙眼睛盯著李阿嬤跟前兒的大鍋。
這一鍋里面是各種下水、豆腐、干菜,還有謝玉琰放進去的“藥包”,也正是放下的這些藥材蓋住了腥氣,隨著煮得越來越久,反而混出一股特別香濃的肉味兒。
大鍋旁擺著許多小泥爐,泥爐上還有一個個瓦罐,瓦罐已經燒開,里面的肉湯和熱氣不停地頂動著上面的蓋子,發出清脆的響動。
光是聽這聲音,都讓人忍不住不停地吞口水,更別提蒸騰的熱氣夾著香味兒,直往人鼻孔里鉆了。
李阿嬤一臉笑容:“娘子給的方子,我回去試了試還真的好用,這香氣一整天都散不去。”
旁邊的婦人道:“我家與阿嬤家相鄰,家中三個小子,饞得找上門,嘗到那些下水,做夢都哼哼唧唧咂嘴巴。”
李阿嬤笑道:“等賺了銀錢,我請大家吃。”
“那哪兒行,”婦人笑,“大娘子不是定規矩了嗎?就算是鄉會的人互相買,都要付銀錢,莫要因為這些事壞了鄉人的情分。”
(請)
n
準備好
李阿嬤看著那些小瓦罐:“你的湯水也會好賣,大冬日里需要進補。”
這些都是大娘子給他們出的主意。
除此之外,還有人賣煎茶、烤燒餅、做甑兒糕、下片兒湯、蒸山藥……
徐氏還帶著婦人們做了不少剪紙、領抹兒、鞋底兒、鞋墊等,到時候攤子往外一擺,幾個婦人還會收些針線活兒。
簡單的縫補當時就能做,麻煩的活兒就會帶回永安坊,下次出攤,或者東家來永安坊中取都使得。
謝家旁支的一個小子,也準備與大伙兒出去趕早晚集市,只不過他賣的東西沒那么麻煩,早早就都準備好了,每次大家商量事,他也是坐在那里聽著傻笑。
“小山子,”李阿嬤道,“你的攤子也準備好了?”
小山子點頭:“好了,也給大娘子看了。”
眾人都好奇:“你到底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