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琰看向王晏:“此人是什么來歷?”
王晏道:“在北方任職多年,丁憂之后,有人欲提拔他前去樞密院,但被他拒絕了,雖是文臣,卻在戰事時,與守城將士共進退。”
大梁的文臣,命都精貴的很,他們不會親臨戰場,主張坐鎮后方。
光憑這個,文正臣的確不同。
“而且,”王晏道,“他不在王家這條線上。”
謝玉琰微微揚眉,這不就是她想要的,將來她去榷場做買賣,至少可以不用避諱與這位大人來往。
大名府的事經他傳出去也很好,順利的話,也能將她從王家這條船上帶下去,至少在外人眼中看起來是這般模樣。
謝玉琰看向王晏,他當真將她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當然也是因為她從不加以隱瞞。這樣一來,她既借用了王氏之力,又不用承受王氏給她帶來的煩惱。
謝玉琰道:“那就多謝王大人了。”
不用再多詢問,她就已經知曉的清清楚楚。而且對他這步棋格外滿意。
(請)
n
心軟
也許,她不露出這般神情,反而更好。
至少能讓他覺得,她不是隨時都能跳下他這條船。
不過那樣也就不是她了。
面對聰明人,她習慣將好的壞的,算計的,都擺出來。
“作為交換,”王晏突然不想就這樣放她走,“謝大娘子幫我看看,在哪里修高爐最好。”
王晏第一次在謝玉琰面前提及他父親,等于明著告訴她,他是當朝宰輔王相公之子。
雖然在此之前她已然知曉,但這樣不加遮掩……還是頭一次。
所以,她也可以痛快的答應。
謝玉琰撩開簾子:“出了西門,沿著官路行五里。”
于媽媽應聲。
謝玉琰看向王晏:“五里外有個岔路,直通處山林,山林北邊有座小山,若是從那里修一條路,離三河村很近,且山腳下也有延伸過來的礦脈。將高爐修在山下,便于用石炭礦,而且遠離人煙,便于大人試爐。”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