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她也沒想靠著這個與謝家爭雇工。
“入局的是謝家,不是我們,”謝玉琰道,“我們只需按照之前安排好的行事。”
“招工依舊每日一百文,而且需要遴選,若是流民需要衙署開具文書,不可大意。”
程琦應聲,其實他心中很著急,苗家村那些工匠前來打聽,知曉謝大娘子的瓷窯需要人手……
不過也僅此而已,沒有下定決心前來。
如果謝大娘子這邊完全被謝家壓制,他就怕那些人……就此留在謝家。
謝玉琰說完話,讓眾人各自行事,然后帶著楊欽去前院看莊子上送來的野味兒。
看著謝大娘子的背影,程琦嘆了一口氣,他側頭看向于媽媽:“你說,咱們大娘子咋就不急咧。”
謝家那邊恨不得腳不沾地。
他也急得不行,恨不得再讓人去勸說那些工匠,大娘子卻說,過猶不及,一切點到為止。
于媽媽笑著道:“大娘子買石炭礦的時候,我們也急得不行,為何你不著急呢?”
程琦不用思量:“因為我親眼看著謝家被大娘子牽著鼻子走。”
于媽媽點頭:“只要那些工匠有這樣的思量,他們就會來投奔大娘子。”
工匠一輩子都在窯上,窯上情形如何?能不能賺到銀錢?他們一看心中就有數,雇工不知曉,他們還能看不出謝家現在疲于應付?
(請)
n
不急
到時候大娘子出面,一定能將人都留下。
“大娘子說了,咱們就看著好了,反正得利的是百姓。”
……
陶窯的事不急,謝玉琰真正在意的是,礠州的消息,帶著楊欽和族中一群孩子,看了那些山雞、野兔和幾頭豬、羊,還有為正旦準備的物什。
楊氏一族今年雖然經歷了幾次波折,最后的結果卻不錯,族中換了個更可靠的掌家人,大家心里更踏實了。
族人紛紛向謝玉琰和張氏行禮,張氏笑得眼睛也彎起來,不時地看向身邊“媳婦”,在她心里謝玉琰不像是六哥兒媳婦,更似她的主心骨。
謝玉琰聽著那吵鬧的聲音,看著灶房上方的炊煙,這一刻她真實的感覺到,她從那慘烈的戰事中,到了這片安定、平靜的世間。
將楊氏族人備下的年貨看了大概,謝玉琰這才換了衣裳前去三河村。
“也該歇一歇,”張氏忍不住道,“這幾日都瘦了。”
謝玉琰經歷了一世,早就懂得如何偷懶了,沒事的時候,就會小憩片刻。奈何這身子可能底子不太好,經常手腳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