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存放太多王晏的奏章,王晏過世之后,朝廷黨爭愈發厲害,太后有意栽培她,經常與她一同談及政事,還將架閣庫中的奏章和文籍拿給她看。當時,架閣庫中,近十年留下最多筆墨的就是宰輔王晏。
也多虧看了那些東西,才讓她學會與那些相公、御史們周旋。
王晏怎么會為她的小報題字?
是童子虛和王錚求他幫忙?
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文士買來一觀。
“我也覺得這幾個字好,”楊欽道,“應當不是先生寫的。”
先生再三囑咐他,莫要弄得臟污了,這小報的底稿一定要好好收著。
楊欽說給謝玉琰聽:“我看先生這般不舍,就說,不然再謄抄一份留下就是。”或許先生想留作紀念。
“可先生卻沉下臉,讓我莫要與嫂嫂多言其他,只說好好收下,原因他日后會說清楚。‘大名府小報’幾個字,他手中還有余稿,會親自送去書局雕版。”
(請)
n
墨寶
謝玉琰點頭,在童子虛看來,現在不宜透露王晏的身份。
她提前與書局訂了木活字,雕好了板頭,再用活字排版,很快就能印出小報,現在只需耐心等待。
印發小報之前,她需要做的,好像只有一件事了。
謝玉琰看向楊氏:“水鋪旁的屋子收拾好了?”
楊氏笑道:“都弄好了,牌匾也做妥當,只差掛上去了。”
謝玉琰點頭:“你去與大伯說一聲,明日新鋪子就要開張了。”
興許楊明德想親眼看著鋪子掛匾。
楊氏應聲。
這次的鋪子與水鋪不同,不用大張旗鼓的叫賣,因為在此之前她已經鋪好了路。
楊氏將消息帶去長房。
楊明德從一堆瓷土中抬起頭,神情顯得有些茫然:“這就要開張了?為何非要等在正旦之前?”
現在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誰會在意一間小小的鋪子?
“反正都到這時候了,過了正旦再慢慢辦不行嗎?”
楊明德有時候不明白謝玉琰的用意,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