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廬州易幟
虎帥分兵布迷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上旬,合肥(古稱廬州)。
晨曦微露,硝煙尚未完全散去,但城頭已然變換大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被重新升起,飄揚在原本懸掛日軍膏藥旗的德勝門、威武門等城樓上,宣告著這座安徽省會重鎮(zhèn)的光復。城內零星的槍聲是139師肅清殘敵、搜捕隱匿日偽人員的最后行動,大局已定。
街道上,139師的戰(zhàn)士們雖面帶疲憊,卻軍容整肅,警惕地巡邏著。后勤保障團的官兵們則在林火旺的指揮下,如同高效的工蟻,仍在緊張地進行最后的掃尾工作:重要的軍械物資、藥品、通訊器材已被優(yōu)先裝車或由騾馬馱運,集中于幾處重要倉庫和院落,由重兵看守;部分不易攜帶的重型裝備和繳獲的日軍文件檔案也在分類整理。
臨時師部設在了原日軍第2軍前進指揮部所在的大院。這里剛剛經歷了一場激戰(zhàn),墻壁上彈痕累累,但通訊線路已被迅速修復利用起來。
王林站在一張鋪滿地圖和文件的寬大木桌前,臉上雖帶著一夜激戰(zhàn)后的疲憊,眼中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窗外偶爾傳來零星的槍聲和部隊調動的聲音,空氣中還彌漫著硝煙和消毒水混雜的氣味。
林火旺拿著一疊剛剛匯總的清單,快步走進指揮部,臉上難掩興奮之色:
“師長、政委,初步清點完畢了!”
王林抬頭:“說。”
“是!”林火旺展開清單,語速快而清晰:
一、武器裝備類:
75mm山炮52門,還未使用,只有試煉痕跡;
105mm榴彈炮16門;
150mm重榴彈炮12門;
三八式步槍約8000支;
歪把子輕機槍850挺;
九二式重機槍320挺;
擲彈筒1200具;
彈藥基數(shù)充足,初步估計子彈超過500萬發(fā),炮彈超過10000發(fā);
嶄新電臺50臺;
另有軍刀、手槍、望遠鏡等零星裝備不計其數(shù)。
二、糧秣被服類:
大米、面粉約40萬斤;
罐頭食品3000余箱;
軍服、大衣、軍靴等被服物資足以裝備10萬人;
柴油、汽油2000余桶;
騾馬3000余匹,卡車120輛。
三、醫(yī)療物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