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穴謀斷持久方略安江淮
第126章虎穴謀斷持久方略安江淮
半塔集,139師臨時師部所在,此刻氣氛比任何時候都要凝重。油燈的光芒在人們緊繃的臉上跳躍,映照出或沉思、或焦灼、或決絕的神情。團級以上干部,包括王林、王光道、鐘光邦、陳阿海、孔杰以及李云龍、丁偉、黃木生、周志明四位支隊長,圍坐在粗糙的木桌旁,桌上鋪著那張已被反復摩挲、標注得密密麻麻的江淮地圖。
王林站在地圖前,雙手撐在桌沿,目光如炬,掃過在場每一張熟悉而堅毅的面孔:政委王光道、參謀長鐘光邦、417旅旅長陳阿海、418旅旅長孔杰、炮兵團團長劉根勝、騎兵團團長沙馬爾格、特戰隊長張紅土、后勤部長林火旺,以及四位獨當一面的戰略支隊長——來安李云龍、天長丁偉、盱眙黃木生、高郵周志明。這些與他從湘江血戰中一路拼殺出來的老兄弟,此刻眉頭都緊緊鎖著,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將至的壓抑與一種被強敵盯上的緊迫感。
“情況,大家都清楚了。”王林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厲,“畑俊六惱羞成怒,把咱們的老冤家——第九師團這頭餓狼給放出來了。秋山義允帶著重建的第九師團主力,加上加強的裝甲、炮兵和空中支援,從揚州撲過來,目標只有一個:把我們139師連根拔起,碾碎在江北這塊地上。”
他頓了頓,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標注著第九師團進攻方向的位置:“兵力,超過兩萬五千人,裝備精良,補給充足,且挾憤而來,求戰心切,勢頭會很猛。而我們,明面上是一個師,實則能集中起來進行大規模野戰的主力,加上直屬隊,不過一萬三千能戰之兵。硬碰硬,正中鬼子下懷。”
李云龍第一個嚷起來,嗓門一如既往地洪亮:“師長,怕他個鳥!第九師團怎么了?當年在淞滬,咱們百十號人就敢掏他師團部,宰了吉住良輔!如今老子有一個支隊千把號人,裝備也不差,正想再會會這幫手下敗將!他敢來,咱就敢打!依我看,就利用咱們這水網丘陵地形,層層設伏,節節阻擊,把他拖疲、拖瘦,再找機會咬下他一大塊肉來!”
丁偉比較沉穩,接著話頭分析道:“老李說的有道理,但不能蠻干。第九師團新補充了大量兵員,雖然戰斗力可能不如淞滬時那批老鬼子,但復仇心切,輕敵冒進的可能性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我建議,主動后撤,放棄一些邊緣村鎮,甚至暫時讓出來安、天長縣城,誘其深入。把他們漫長的補給線徹底暴露出來,然后集中我們的主力,尋找其一路或一部,利用地形優勢,以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黃木生剛從盱眙前線回來,身上還帶著硝煙味,他補充道:“對,誘敵深入,迫其分兵!小鬼子驕橫,一旦發現我們‘潰退’,肯定會分兵搶占城鎮和交通線。咱們江淮水網密布,道路條件差,大部隊離開主要公路就行動困難。我們可以組織地方民兵和群眾,大規模破壞次要道路、橋梁,甚至在主要公路上挖陷坑、設路障,逼著鬼子離開堅固的裝甲車輛掩護,把他們引入不利于其展開的稻田、河汊、丘陵地帶。我的支隊最近用冷槍冷炮和詭雷效果很好,可以把這套戰術推廣開來,專門伺候他們的后勤和側翼小股部隊,讓他們每一步都走得流血!”
周志明也點頭贊同:“高郵那邊水網更密,鬼子的重裝備更難展開。我們可以把主力隱蔽起來,放他的先頭部隊過去,專打他的輜重隊和后衛。就像黑松峪打山崎大隊那樣,集中優勢兵力,敲掉他一路,打了就跑,絕不糾纏。”
陳阿海和孔杰作為主力旅長,則更多從正面作戰角度考慮。陳阿海道:“誘敵、分兵、破路,都是好辦法。但最終要達成殲滅戰,還需要一個相對堅固的支點來吸引和消耗敵人主力。我建議,選擇一兩個地形極其有利、易守難攻的要點,比如盱眙附近的山區或者高郵的復雜水蕩區域,提前構筑隱蔽工事,部署部分主力頑強阻擊,粘住鬼子一部,為其他部隊調動、合圍創造時間和條件。”
孔杰接口:“炮兵要分散配置,提前測好各預設戰場的數據,到時候才能及時提供火力支援。騎兵和特戰隊要發揮機動優勢,不斷襲擾,遲滯敵人其他方向的增援。”
劉根勝、沙馬爾格、張紅土等人也紛紛發言,就炮火運用、騎兵突擊、敵后破襲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林火旺則強調了物資儲備和傷員安置的困難,要求各部隊作戰必須考慮后勤承受能力。
參謀長鐘光邦綜合大家意見,在地圖上畫著箭頭:“綜合各位的意見,初步策略可以是:以少量部隊節節抵抗,誘使第九師團主力向天長、來安方向深入;同時,各支隊及地方武裝全力破襲其后勤線,遲滯其行動;師主力隱蔽集結于盱眙以西、高郵以北的這片區域(手指點向一片丘陵水網地帶),一旦日軍出現孤軍冒進之部隊,立即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之。首戰目標,力求殲滅其一個完整步兵大隊以上兵力。”
政委王光道點頭:“戰術上,大家想的都很周全。政治動員和群眾工作也要跟上,要告訴根據地的百姓,鬼子大軍來了,但我們有準備,讓大家不要恐慌,積極配合部隊藏糧、轉移、提供情報。”
眾人紛紛點頭,討論越發深入,各種戰術細節和配合方案被提出來,炭窯里充滿了臨戰前的熱烈與激昂。
然而,王林卻一直沉默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目光深邃地落在跳躍的燈火上,仿佛要看穿那光芒之后的什么東西。
良久,就在大家以為方案已定,只待師長拍板時,王林忽然長長地、沉重地嘆了口氣。
這一聲嘆息,像一盆冷水,瞬間讓窯洞內火熱的氣氛降溫不少。所有人都停下討論,目光聚焦到王林身上。
王林抬起頭,目光緩緩掃過每一位部下熟悉的臉龐,聲音低沉而清晰:“同志們,大家說的都對,怎么打第九師團,戰術上我們有很多辦法,勝算也不小。我現在想的,不是怎么打贏這一仗。”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凝重:“我在想,我們打贏了之后,怎么辦?”
“打贏了……之后?”李云龍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打贏了當然是好事啊!繳槍繳炮,壯大咱們自己,還能鼓舞……”
王林抬手打斷了他,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打跑了第九師團,會不會引來更多的師團?日軍華中派遣軍會不會認為我們139師是心腹大患,必須除之而后快?屆時,派來的可能就不止一個師團了。如果畑俊六調集第13師團、甚至從徐州前線抽調部隊,匯合第九師團殘部,數萬大軍壓向我們這江北四縣之地……”
他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那四個剛剛恢復些許生機的縣城:“我們怎么辦?我們139師隨時可以轉移,可以周旋,甚至可以再找機會咬他一口。但是,這里的百姓怎么辦?我們剛剛幫他們建立起秩序,分了田地,藏了糧食,讓他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一旦這里變成日寇重兵反復清剿的戰場,變成戰爭的漩渦!鬼子的政策,同志們的都經歷過,那會是怎樣的地獄景象?我們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民心,會不會瞬間崩散?我們這幾個月的努力,會不會頃刻間化為烏有?”
一連串的問題,如同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剛才還在熱烈討論戰術的將領們,此刻都陷入了沉默。他們只想著如何消滅敵人,卻險些忽略了他們為之戰斗的根本——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炭窯里安靜得只剩下油燈燃燒的噼啪聲和人們粗重的呼吸聲。
王林的目光變得無比銳利:“我們打仗,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勇,不是為了獲得多少繳獲,甚至不僅僅是為了消滅多少鬼子。我們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同胞!如果因為我們在這里和日軍主力反復拉鋸決戰,反而給這片土地和百姓帶來更深重的災難,那我們這仗,打得還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