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武漢陰云江北移防啟新程
第132章武漢陰云江北移防啟新程
臺兒莊大捷后,蔣介石政府希望“乘勝擴大戰果”,向徐州地區增加了兵力(約20個師至45萬人),試圖穩定戰線。但當察覺日軍更大合圍企圖后,5月15日決定放棄徐州,命令第五戰區部隊分五路向豫、皖、鄂地區突圍。李宗仁指揮部隊,利用豫東、皖北的麥田青紗帳和夜間行軍,成功跳出了日軍包圍圈
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會議正式決定實施攻占武漢的作戰。6月中旬至7月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和完善了武漢保衛戰的作戰計劃,具體作戰方針是:在武漢外圍布置主力軍,利用鄱陽湖和大別山以及長江兩岸丘陵湖沼等有利地形進行持久戰。
在徐州失守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防御,保衛武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中旬,武漢。
長江的悶濕氣息裹挾著山城特有的燥熱,彌漫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臨時所在的建筑群間。即便已是傍晚,蟬鳴依舊聲嘶力竭,仿佛預感到一場更大風暴的臨近。會議室內,電風扇徒勞地攪動著凝滯的空氣,巨大的軍事地圖鋪滿了整面墻壁,上面密布的紅藍箭頭與標注,昭示著這座臨時首都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蔣介石身著夏季薄呢軍裝,背對著眾人,目光死死盯著地圖上江淮與武漢之間的廣袤區域。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發出沉悶的噠噠聲,顯示出內心的焦灼與權衡。
“委座,”軍政部長何應欽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他拿著一份剛匯總的情報,語氣凝重,“日軍華中派遣軍主力雖在徐州會戰后進行休整補充,但其戰略意圖已愈發明顯。畑俊六將其指揮部前推至合肥,第2軍(東久邇宮稔彥王)所轄第3、第10、第13、第16師團等部正在皖西、豫南地區頻繁調動,其先頭部隊已與我在大別山北麓前沿警戒部隊發生交火。所有跡象表明,其兵鋒直指武漢。北路日軍,沿大別山北麓西進,企圖經六安、固始、潢川,突破信陽,沿平漢線南下,從北面威脅武漢,此路尤為兇險?!?/p>
他頓了頓,繼續道:“而我軍在北岸,自第五戰區主力轉移后,防御縱深不足,兵力尤顯薄弱。李德鄰(李宗仁)雖竭力布置,然可用之兵捉襟見肘。北岸門戶若開,武漢危矣。”
一旁的軍令部長徐永昌補充道:“目前北岸雖有于學忠、馮治安、張自忠等部節節抵抗,但戰線漫長,急需一支有力部隊填充關鍵防區,穩固防線,尤其需要一支能打硬仗、擅機動防御的勁旅,作為戰略預備隊,隨時堵漏填缺。”
蔣介石緩緩轉過身,面色陰沉:“有力部隊?預備隊?如今哪里還有什么完整的有力部隊!淞滬、徐州兩場大戰,精華損耗殆盡!”他提到這兩個名字時,明顯帶著不快,但隨即壓下情緒,“你們有何具體建議?哪個部隊可以即刻調動,擔當此任?”
會議室一時陷入沉默。武漢周圍的部隊番號雖多,但大多是新補之師或歷經苦戰亟待休整,真正能稱得上“勁旅”且相對完整的,屈指可數。
這時,一直沉默的軍政部副部長、武漢衛戍總司令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扶了扶眼鏡,上前一步,聲音清晰而沉穩:“委座,諸位,職部倒有一支隊伍,或可考量。”
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陳誠身上。
“講?!笔Y介石示意。
“便是現駐于皖東滁縣、來安、天長一帶休整的暫編第139師?!标愓\語出驚人。
“139師?王林那個師?”何應欽微微皺眉,“辭修(陳誠字),此師確能打,徐州南線阻敵、尤其是后來襲擾津浦線,戰果頗彰。但其部成分復雜,根源……終究是那邊的人。且其剛在江北站穩腳跟,正大肆擴張,此時將其調離……”
陳誠打斷何應欽,語氣轉為嚴肅:“正因為其能打,才應用在刀刃上!武漢安危,重于一切!目前北岸防線,缺的就是這樣一支戰術靈活、作風頑強的部隊。觀其此前作戰,極擅利用地形進行機動防御和襲擾,正適合填補北岸丘陵水網地帶的防御空隙。此其一?!?/p>
他話鋒一轉,聲音壓低了幾分,卻更顯銳利:“其二,正如敬之兄(何應欽字)所言,此師在滁縣一帶休整擴編,聲勢日盛。據報,其不僅在軍事上清剿日偽、控制鄉村,更在政治上廣泛發動群眾,建立組織,推行其政令。來安、天長、盱眙、高郵四縣之地,幾成其‘熟地’。若再任其發展下去,恐非國家之福。此番借武漢保衛戰之機,將其調至北岸正面戰場,一則可增強防御,二則亦可借此……削其根基,免生尾大不掉之患。此為釜底抽薪之策。”
陳誠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水面的一塊石頭,在會議室里激起層層波瀾。何應欽、徐永昌等人面露沉吟,顯然都聽懂了陳誠的弦外之音。
蔣介石的目光閃爍不定。他對王林及其部隊的感情極為復雜。一方面,這支隊伍屢立奇功,確是一把鋒利的快刀,尤其在當前用人之際;另一方面,這把刀卻握在他人之手,其忠誠度始終是他心頭一根刺。陳誠的建議,既解決了眼前的軍事難題,又暗含了長遠的政治考量,可謂一舉兩得。
他沉默片刻,終于開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嗯,辭修所言,確有道理。武漢安危,系于全局。一切個人、局部,皆需服從此大局。命令: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暫編第139師,即日起暫隸第五戰區,限期開赴長江北岸霍山、六安一帶布防,歸入江北兵團戰斗序列,負責遲滯由六安、商城方向西進之敵,鞏固北岸防線,確保武漢側翼安全?!?/p>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電令中需明確:139師主力必須即刻開拔,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誤!軍情緊急,違令者,軍法從事!”
“是!”陳誠、何應欽等人齊聲應道。
蔣介石最后看了一眼地圖上皖東的那片區域,眼神復雜。他希望這把刀在武漢的戰場上能再創奇跡,更希望這場硬仗能順勢磨掉這把刀不該有的鋒芒。
老山深處,139師師部。
雖值盛夏,但山林間綠蔭蔽日,師部所在的巖洞內依舊透著幾分清涼。王林正與政委王光道、參謀長鐘光邦對著地圖研判江北日軍最新動向,機要參謀匆匆而入,將一份譯好的電文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