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捷報誤傳金陵喜罷復添愁
第94章捷報誤傳金陵喜罷復添愁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上旬的南京,雖已入秋,但暑熱未消,加之連日來淞滬前線戰況膠著、傷亡慘重的消息不斷傳來,軍政部大樓內彌漫著一股壓抑沉悶的氣息。侍從室送來的戰報摞起來有半尺高,字里行間浸透著血與火,也灼燒著最高統帥的神經。
蔣介石剛剛結束一場與德國顧問的會議,商討引進裝備和調整戰線之事,眉頭緊鎖,身心俱疲。他回到辦公室,正準備批閱那似乎永無止境的電文,侍從室主任錢大鈞卻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種罕見且壓抑不住的振奮。
“委員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錢大鈞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他將一份墨跡尚新的電文雙手呈上,“剛截獲并破譯的日軍內部通訊,以及我們潛伏人員冒死送出的確認情報——日軍上海派遣軍第九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中將,于數日前在其師團部所在地遭我軍突襲,當場玉碎!其師團部亦遭重創,指揮系統陷入極大混亂!”
“什么?!”蔣介石猛地從椅子上站起,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抓過電文,目光急速掃過。電文內容雖簡略,但關鍵信息確鑿無誤:第九師團部遇襲,吉住良輔斃命,軍旗(雖未明言丟失,但提及“榮耀受損”)及重要文件損失慘重,襲擊者身份不明,但確信為中國軍隊小股精銳所為。
“確……確認了嗎?”蔣介石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反復看了三遍電文,生怕是敵方釋放的煙霧彈或是己方誤判。
“確認了,委員長!”錢大鈞語氣肯定,“我們的內線也證實了此事。日軍第九師團內部已暫由旅團長代理指揮,但其下多個聯隊、大隊指揮部在這一時期亦遭到不同程度的襲擊,指揮鏈路中斷,基層部隊一度陷入恐慌和混亂!此刻其正面攻勢已顯疲軟,不再像前幾日那般咄咄逼人!”
“好!好!好!”蔣介石連說三個“好”字,多日來的陰郁焦慮仿佛被一道強光劈開,臉上綻開難得的、真正暢快的笑容,“吉住良輔!好!打得好!這是淞滬開戰以來,我軍取得的最重大之斬首戰果!足以震動倭寇朝野,大漲我軍士氣!”
他在辦公室里快步踱了幾步,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第九師團乃敵寇精銳常設師團,吉住良輔亦非無名之輩!此一戰,不僅斃其大將,更打癱其指揮中樞,其意義遠超殲滅其數千步兵!羅卓英!一定是羅卓英的第十五集團軍所為!他們正面抗擊第九師團,壓力最大,定是他們抽調了最精銳的敢死隊,行此奇襲之功!”
在他的認知里,能在如此危急關頭組織起如此精準致命敵后突擊的,必然是與他嫡系中央軍體系相關的部隊。第十五集團軍在此方向作戰,羅卓英又是他頗為看重的將領,此等殊榮,自然歸于其下。
“立刻!”蔣介石停下腳步,對錢大鈞下令,“以我的名義,即刻向第十五集團軍司令官羅卓英發賀電!表彰其部此驚天奇功,為黨國立下殊勛!著他速將詳細戰況、出擊部隊番號、指揮官姓名及有功人員名單火速上報軍政部,我要通令嘉獎,并向國內外宣傳,以鼓舞全國軍民抗戰之決心!”
“是!委員長!”錢大鈞領命,正要轉身去辦理。
“等等,”蔣介石又叫住他,補充道,“再電詢羅卓英,日軍指揮系統既遭此重創,其正面防線必然動搖,問他是否需要增援,能否趁此良機,組織有力反擊,擴大戰果,一舉將失去的陣地奪回一些?”
“是!”錢大鈞再次應諾,快步離去。
電報以最快的速度發往前線。蔣介石心情大好,甚至覺得窗外南京城的天空都明亮了幾分。他仿佛已經看到各大報紙頭版頭條刊登“我英勇國軍奇襲敵巢,斃敵寇中將師團長”的振奮消息,以及國際社會對此事的關注報道。
然而,這虛假的興奮并未持續太久。
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部,羅卓英拿著那份來自南京最高統帥部、措辭熱烈褒獎、并要求詳查戰果的電報,臉上卻毫無喜色,反而如同握著一塊燒紅的烙鐵,尷尬、羞愧、甚至有一絲惶恐。
他比誰都清楚,這仗根本不是他打的!他的部隊仍在苦苦支撐日軍強大的炮火和一波波步兵沖擊,雖然第九師團正面攻勢確實莫名減弱了許多,但他麾下任何一支部隊,都絕無可能深入敵后去端掉一個日軍師團部!他自己前一天晚上還為陣地頻頻告急而焦頭爛額。
“這……這到底是誰干的?”羅卓英在指揮部里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他猛然想起那天晚上那個不速之客——十八集團軍獨立旅旅長王林!那個眼神銳利、膽大包天、向他索要了一百支沖鋒槍說是要去“襲擾日軍指揮樞紐”的虎將!
“難道……竟然是他?!”一個驚人的念頭劃過腦海,讓羅卓英自己都嚇了一跳。以區區百人之眾,深入虎穴,不僅成功襲擊,竟可能直接擊斃了日軍中將師團長?這簡直如同神話一般!但除此之外,再無合理解釋。第九師團的混亂是實實在在的,而王林和他的特戰隊,自那晚離去后便再無音訊,仿佛消失了一般。
真相必須查明,否則便是欺君之罪!羅卓英立刻下令:“動用一切情報渠道,尤其是與十八集團軍辦事處有聯系的,給我徹查!昨夜至今,到底是誰在第九師團背后捅了刀子!要快!”
與此同時,日軍第九師團因指揮中樞遭到毀滅性打擊,又無法捕捉到那支神出鬼沒的中國小分隊,其前線部隊在最初的混亂后,暫時轉入了固守待援的姿態。新任代理指揮官匆忙接手,忙于恢復通訊、重整建制、上報噩耗,一時間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這使得涇陽河一線的壓力大為減輕。
第十五集團軍乃至整個左翼軍的將領們,發現正面日軍攻勢銳減,甚至出現了收縮跡象。在蔣介石“伺機反攻”的嚴令和自身求勝心切的驅使下,未經充分準備和詳細偵察,數支中央軍部隊在缺乏有效炮火掩護和協同的情況下,貿然向日軍陣地發起了反擊。
然而,他們低估了日軍體系的韌性。第九師團的炮兵聯隊、配屬的重炮部隊以及海軍艦炮支援體系并未因指揮部被端而癱瘓,其基層軍官和軍曹仍在頑強組織抵抗。更重要的是,日軍的海空優勢依舊壓倒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