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子茶坊的一間閣子,四人對坐的黑漆描金小矮桌,空了兩位。
小小聽說附近鋪子賣的烏梅子解酒,偕同絨絨去買。
宋彤和粟娘二人聊著桌上擺放的插花。
玉壺春瓶里點綴松竹梅歲寒三友,松枝蒼翠,綠竹猗猗,紅梅灼灼。
濃髯卷毛的胡人小二捧著影青葵口茶盤奉上果子茶水。
每人座前擺上青白瓷盞,一盞蜜津津的杏子肉,一盞酥脆掉渣的胡餅,一盞入口即化的櫻桃畢羅。
小小和絨絨未到,粟娘囑咐晚點煮茶水,不要冷掉。
小二端上二人點的醪糟圓子附贈一小碟榛穰,說:“姜蜜茶在爐子上煨著。
隨時等客官吩咐。
”粟娘點點頭,給了他一點碎銀子做打賞。
小二喜不勝收,說了幾句過年吉祥話才退下。
“雖是胡人,中原話說得比我們還好。
”宋彤笑著撈碗里小圓子吃。
“這家店店主,廚役都是胡人。
因為胡人不過咱們的節日,所以大街上只有他家一家茶坊開張。
”家家忙著合歡團圓,一路過來大街小巷的鋪子早已關門歇業。
宋彤道:“也不知小小她們有沒有買到烏梅?”粟娘說:“這家鋪子也做梅子就是沒有烏梅。
他家胡人做果脯蜜餞有一手,尤其是杏子肉,整座汴京城首屈一指。
”樓下傳來鑼鼓聲,原來是店家請了伶人在天井中央搭的小戲臺上搬演。
她們所在的這間閣子地處二樓正對戲臺,隔著竹簾望得真切。
是朱家瓦子的人。
有幾位面熟,雖然不相識但是宋彤認識。
其中一位娘子懷抱琵琶,長身玉立在檐下等候。
她梳著高高發髻,發髻上簪著蓮花珍珠釵,一身縞袂綃裳,臉頰緋紅,不知是搽的胭脂還是凍的。
應該是凍的。
雖燃著大火盆,可是衣著單薄,穿堂風夾著銀白的雪花吹著,衣袂飄飖,開口說話直冒白霧。
粟娘盯著她看,同是琵琶手想聽她彈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