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啊……”
窗外明明是艷陽高照,可李靜言卻仿佛看見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今年就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帝王巡幸塞外,帶著太子,大阿哥,十三,十四和一眾小阿哥。
然后就發(fā)生了那件著名的大事,太子胤礽被斥責對幼弟毫無友愛之心,窺視王帳,心懷不軌……一廢太子就此開始。
幾乎每個年老的帝王都逃不脫這樣的宿命。
昔年的漢武帝何等雄才偉略,到了晚年還不是因為一個可笑的巫蠱之禍,逼死了皇后和太子。
即便對方事后表現(xiàn)的如何悔恨,屢屢追思,可那有什么意義呢?不過是貓哭耗子罷了。
一句‘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便道清了帝王和太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哼哼!這也就是兒子太多,給他慣的!”
老康要折騰自己的兒子,李靜言巴不得看笑話呢,哪里會因此擔憂?
她真正在意的是,劇情里三阿哥被割去皇帶子,趕去做八爺?shù)膬鹤?,那個時候弘時的處境,是不是也因為遭到了他多疑阿瑪?shù)募蓱劊?/p>
要知道,之前弘時惦記自己的小媽瑛貴人,那也只是被胖局罰跪了一夜,打了兩巴掌而已。
后面他為老八那些皇上的死對頭求情,其行固然可氣,但對方也不至于突然就做出那么狠的懲戒,幾乎就是斷了父子之情了。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皇上對于弘時的不滿,早已積壓已久,他求情的行為,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過或許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這些日子里,你皇額娘到處奔走牽線,只盼著你能成為太子呢!”
長子的身份加上皇后的支持,以及朝中某些大臣的擁護,終究還是讓日漸衰老的帝王起了忌憚之心,為了帝位,下了狠手。
跟如今的這位太子比起來,弘時既無太子的名分,為人又不夠聰慧機敏,堪稱是有些憨直愚笨了,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兒子,多疑的帝王也同樣是容不下。
可見為帝之人對于權力的看重,特別是胖橘這個小心眼兒的,自私多疑,卸磨殺驢,不許他人對于自己的權利有半分覬覦之心。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這也讓李靜言不得不提前多做些打算。
“太有能力的孩子會讓你忌憚,成年健壯的兒子也會讓你忌憚,那我就把弘時養(yǎng)成一個只會啃老吸父親血的小廢物,一輩子都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關于這方面,其實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真正的阿斗可能沒有那么廢,我們這里是舉例)。
這孩子堪稱爛泥扶不上墻的典范,他親爹到死都擔心他接不住自己的帝位,敗光自家江山,可以說因為這件事兒,操心得死都不能合眼。
李靜言打算,就把自己兒子往阿斗那方面培養(yǎng),甚至要青出于藍。
李靜言:面對這種爛泥扶不上墻的兒子,我就不信你還能忌憚?
你要是真的再忌憚,那我就只能把你送走了。
“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你不想讓兒子太有能力,那你就一直為自己的兒子操心,收拾爛攤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