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穆楠書與陸成是小學五年級開始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但那是以前。
穆南書的表情有點訝異:“你從那之后還真沒二戰(zhàn)考研了啊?”
陸成為什么要去復大,穆楠書只要不裝糊涂就不會追問原因了,兩人從小學到高中的成績就一直蠻好。
雖然不是校里面的絕對第一梯隊,可也是前五的存在,甚至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兩個是‘情侶學霸’、‘金童玉女’。
互有好感是不必懷疑的,兩家人的家長也都知道這件事。也只是勸不要早戀,但并未規(guī)避什么。
“規(guī)培的時候其實還好,中南醫(yī)院里的規(guī)培生和專碩的境遇都相差不大,就只是有老師帶教的差距。”
“其實中南醫(yī)院里的碩導、博導,也只是抽少量的時間教一教,更多的還是在練基本功,工作之后,差距才被無限拉大了……”
陸成輕嘆了一口氣:“當年終究還是見識太過于淺薄又意氣用事了,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還是應該二戰(zhàn)的。”
陸成不算資質(zhì)差,能從小鎮(zhèn)做題家干到漢市大學的本科,也是有點讀書天分的。
陸成一個小鎮(zhèn)做題家,沒太多見識,就只知道、也只會讀書了。但是,進了漢市大學的,都可以說是有點天分的人,‘見識一般’的陸成并沒辦法在那里脫穎而出。
陸成沒有社團履歷,也沒有家里的資助,所以混不到很好的‘成績外’積分,自就沒有‘保研’、‘直博’機會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拼的不就是讀書么?
陸成做好了這一點,考研復大的時候,筆試成績第一,可去復試的時候才知道,別人考核的是‘綜合成績’,其他人是自帶科研成果的,甚至都有了研究生期間的課題規(guī)劃。
會讀書沒用,筆試成績高沒用,有點操作水平也沒那么大的用……
一個不理解醫(yī)學運行規(guī)則的陸成,就是這么被擠兌得‘頭破血流的’!
只有不斷讀書、不斷提升學歷才能改變更多的“命運”,至少在醫(yī)學專業(yè)是如此的。
陸成見穆南書繼續(xù)繞著頭發(fā)不說話,便知道她在認真思考,而且這個習慣也一直都沒改掉:“不說我了,等會兒要吃點什么?”
“塑料式西餐?還是火鍋?還是隴縣本地的特色?”
“有柴火雞、火鍋雞、鐵板燒、羊肉…我回來了又待了四五年,好幾個好吃的地方味道都不錯…”陸成問。
好漢不提當年,況且陸成當年也不是什么‘好漢’,只是個會讀點書的年輕人。
都到了這個年紀,再提當年讀書的事情,就有點強說愁了。
現(xiàn)在就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陸成就只是個縣醫(yī)院里的普通急診科醫(yī)生,再也不是當年那個高考后,被別人認定為‘高材生’的高中生,也不是名校大學生了。
“你看著選一個吧…我都可以。”穆南書的聲音平靜,莞爾帶笑。
“那就鐵板燒吧,我記得你是喜歡吃點辣的。”
“這位韓醫(yī)生,等會兒也一起吧?”陸成問。
韓靜怡是鳳縣人,也肯定是可以習慣隴縣的口味的。
“韓醫(yī)生等會兒要回去的,她回老家有事。”
“你有車嗎?等會兒我們送她一下。”穆南書提議道。
“那還是有的。”陸成笑著答應下來,心情也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