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么說,張賢當即在網上搜了一下“華子仙”的名字,有關他的新聞報道和相片全都跳了出來。
張賢找了一張正面照和面前的老頭兒比對了一下:“嗯,顏色有點對不上。”
“那些記者拍照的時候美顏了!”
華子仙翻了翻白眼。
“這樣啊”
其實除了膚色對不上,面前的老頭兒和張賢搜到的相片還是非常相似的,基本可以肯定他就是那個號稱“當代醫神”的華子仙。
“現在信了?”
“小伙子我跟你說,想跟我學醫的人從這兒能排到大興機場,以技換技你賺大了!”
華子仙撇了撇嘴,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再加上在本領域的崇高地位,平時別人見到他那都是恭恭敬敬的,包括一些手握大權的高官。
結果張賢這個毛頭小子卻是“有眼不識泰山”。
“行吧,那咱們就來個以技換技。”
張賢正愁平白無故就學會了針灸這個事不好解釋呢,這真是一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
有了華子仙這個擋箭牌,以后自己就算是華佗的第67代傳人了,會點針灸不過分吧!
“不過先說好了,我擅長的領域是中醫,這可比西醫難多了,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多而雜,想要學好少說也得幾年,對你的毅力是不小的考驗,要是你自己半途而廢的話,可跟我沒關系!”
華子仙賊著呢,什么以技換技啊!
想跟自己學中醫,先把《中醫入門》、《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全都看熟了再說。
光是這打基礎的一步,大部分人就自動放棄了,這也是為什么中醫醫生相對較少的原因之一。
而能把各種醫學典籍吃透并靈活運用的中醫就更少了,所以社會上就出現了一種現象,大家都知道中醫好,中醫牛嗶,但好的中醫醫生卻太少了。
“剛才你說你擅長針灸,我就想學針灸。”
“學針灸也要先把基礎打牢,我發你一份兒書單,你先自己看,有什么不懂的就問我。”
說著華子仙掏出一部手機和張賢加了微信好友。
“嗯,我也發你一份書單,你也先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