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會后,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來購買利份。
有好幾家想把利份買的滿滿的,但孫山除了讓王家買滿。
別的家都找借口,說只能剩下那幾利份,也就是說只能買那么幾份。
孫山對著張師爺感嘆地說:“師爺啊,我們是不是把利份寫得太少啊,不寫1000份,也得寫500份,想不到沅陸縣的大戶竟然那么有錢。”
以為沅陸窮鄉僻野之地有錢人不會太多,誰知道大戶們一來就購買10利份,讓后面來的人沒辦法購買。
孫山一看這樣可不行,只能根據大戶們在沅陸的地位,好讓他們購買相應的利份。
像王家這種大戶中的超級大戶,10利份少不了。
其他大戶,只能五利份,三利份根據身份地位來購買。
地位越高,利份就越多,相反地位越低,利份只能最少。
孫山也不想造成這種“馬太效應”--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但如果不按身份辦事,孫山往后在沅陸可難做事。
雖然他是一縣之長,權力最大,實際還是受制于當地土著豪強。
縣令其實也是個光桿司令,下面的人哪里會時刻聽指揮。
特別孫山才來沒多久,還未有足夠的時間積累人脈。
孫山倒想向全沅陸招募,投放利份,讓更多的百姓參與進來,從而達到平衡。
遺憾的是這里什么都講究身份。地位不高,是沒資格上桌吃飯。
孫山也只好按照潛在的規矩辦事,如果太過另類,事未必能辦成。
張師爺也想不到大戶們竟然那么有錢,一利份50兩,十利份就是500兩了,怎么家里隨隨便便就能拿出現銀500兩。
那得家里有多少個500兩啊。
張師爺自責地說:“老爺,我們失策了。平日這些大戶這里喊窮,那里喊窮,讓他們捐點錢出來,個個都哭爹喊娘。想不到啊,他們的戲竟然演得那么好,把我們騙了。”
窮,肯定不信大戶們窮。
萬萬想不到,他們比自己想象中的有錢多了。
500兩說拿出來就拿出來,不帶眨眼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