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了看孫山手中的喜報,桂哥兒和孫大力醒目地閉嘴。
孫大力樂呵呵地說:“阿山,你真厲害,不愧是我們孫家村最聰明的人。”
孫山走出六親不認地步伐,得意洋洋地大步向前,搖頭晃腦地說:“那當然。像我這樣聰明的人,上榜毫無難度。”
桂哥兒眼睛一閃一閃,閃出鈦合金眼,腦殘粉地說:“山哥,你說的對。其實山哥,你三年前就該金榜題名了。哎,白白耽誤了三年。”
孫定南點頭如搗蒜,認同地說:“桂哥兒說得對。阿山本該三年前就能上榜,因為意外,硬生生推遲了三年。”
孫大力更是贊同地說:“阿山三年前上榜,此時已經(jīng)做大官了。可惜了,白花花地丟了三年。”
孫家三人團不由地回想起三年前赴京趕考的場景,驚心又動魄,更重要的是浪費時間。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阿山如果三年前做官,不知道賺了多少錢了。
在孫家村樸素又現(xiàn)實的世界觀里:做官就能發(fā)財。
堅信孫山只要當官了,就能錦衣玉食,帶攜鄉(xiāng)親。
至于怎么發(fā)財,孫家三人團哪里知道,他們又不能當官。
一行人走到榜單下,孫山一眼就看到“杜六駁”。
會元就是會元,名字那么醒目。
隨后看到亞元,不認識,之后經(jīng)魁,又不認識。
孫山仔細地從頭到尾看下去,等看到三十五名時,終于有個熟悉的名字了。
哎呦,恭喜韓解元韓孟淵。
記得三年前韓解元落榜,想不到這次竟然能考到三十五名,真讓人刮目相看。
莫非三年前韓解元在考場因為太冷生病,所以考得不理想?
孫山跟韓孟淵不是很熟,不方便打聽。
不管怎樣,這次上榜,可喜可賀。
孫山繼續(xù)往下看,其中也有廣南學子,只不過他不怎么熟悉,看著看著看到一百二十名又出現(xiàn)老熟人了。
哎呦,恭喜賀喜陳進陳師兄。
想到岳麓書院的陳院長是進士,陳院長的大兒子也是進士,如今小兒子也是進士。
嘖嘖,陳家好多進士,好羨慕啊。
看來做夫子的家里容易出進士。
孫山曾經(jīng)看過一份調(diào)查,清華學生的父母職業(yè):教師(35)和公務員(19)是最多的,工人和農(nóng)民家庭加起來只有22。
陳進師兄對應的就是“教師背景”,比一般人更容易上榜。
孫山接著往下看,看到一個稍微面熟的名字,來自金陵的崇正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