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哥兒只不過1歲,哪懂這些,看到阿娘哭,他就哭。
孫三叔看到母子倆哭得凄凄慘慘,心慌得一匹,真心愛慕鄭氏的容顏,跟著拼命地磕頭,祈求大姐不要休了鄭氏,哭哭啼啼地說廣哥兒還小,不能沒了娘。
孫三叔撲到孫大姑的大腿上,把頭磕破地替鄭氏求情。
鄭氏父母更跪下求孫家村。
這一跪,把孫家村和孫大姑吊起來,站在道德最高點,讓孫家和孫大姑休不得鄭氏。
孫大姑氣難平,最后做主分家,讓孫三叔和鄭氏有多遠滾多遠。
分家也很公平,按照村里的規矩分,鄭氏父母也不敢有意見。
至于房子鄭氏父母更沒意見。
孫家舊宅歸大房。二房和三房的房子,孫大姑出銀子,分別起了一模一樣的6間青磚瓦屋。
分家后,鄭氏還欣喜終于擺脫一大家子,不用和大房二房一起住,自由自在。
等住久了,事事要親力親為,才發現有苦說不出來。
更讓人絕望的是,孫大姑每年的四季禮,三房的比二房大房足足少了一半,單獨給鄭氏的,更是無。
鄭氏父母氣得把女兒大罵一頓,孫大姑漏一點,夠他們吃三個月,結果把最有錢的得罪,這豬腦子,真得不知道怎么長的。
鄭氏也后悔啊,可事情已經發生了,后悔也沒用。
所以每次孫大姑回來,鄭氏卑躬屈膝,虛溜拍馬地伺候。
不過孫大姑無視她的存在,連帶孫三叔也不待見。
對鄭氏的三個兒子倒一視同仁,孫家孩子有的,他們也有。
孫家人吃過午飯,孫伯民和孫仲禮夫妻忙碌起來,為晚飯做準備。
到隔壁泥土屋捉鵝,捉雞,捉鴨劏,又向村里種蓮藕的買蓮藕,準備煲大骨頭蓮藕湯。
孫大姑把玉娘的年禮,以及自己送給村長的年禮拿出來,放到大籮筐里,安排何二郎拉擔,拉上瑜哥兒準備去村長家,看了一眼孫山無聊地蹲在屋檐下,又把他拉上。
瑜哥兒今年14歲,小男子漢,對著孫山說:“山表弟,你走路慢,我背你。”還未等孫山拒絕,便背起了。
孫大姑拍了拍何書瑜的肩膀,怒笑說:“小心點,別摔倒山子。”
何書瑜嘿嘿笑,挺起胸膛,自信地說:“阿娘,放心,我很大力。”
三人穿過村道,遇到孫家村人,孫大姑一一打招呼,偶爾還停下來聊幾句。
何書瑜低聲地說:“阿娘話真多,一路走一路聊,天黑也未到村長外公家呢。”
孫山伏在表哥的身上,咯咯地笑。